上世紀中期, 原子彈的威懾力遠勝於今天,被譽爲是可以終結世界大戰的大殺器,美國率先研究出來之後,曾於1945年先後在廣島、長崎投放過兩枚。其巨大的威力瞬間就摧毀了這兩座城市,死亡人數以十萬計,世人無不聞風喪膽。

據說,蘇聯擊敗德國之後之所以沒有繼續西進,也正是因爲美國擁有原子彈。

在1950年11月30日的總統新聞發佈會上,圍繞着剛剛爆發的朝鮮戰爭(中國人民志願軍介入朝鮮半島,抗美援朝,以美國爲首的“聯軍”一度陷入劣勢,被稱爲美國自內戰以來最屈辱的軍事挫折),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和記者有這麼一段對話:

杜魯門:我們會一如既往採取必要措施來應對軍事局勢。記者:這包括使用原子彈嗎?杜魯門:這包括我們掌握的所有武器……戰場上的指揮官將一如既往地有權決定使用什麼武器。

可是很快,美國政府就急忙做出澄清,稱總統講話的措辭是欠考慮的,美國不打算在朝鮮戰爭中使用核武器,而且只有總統才能改變這個(不在朝鮮戰爭中使用核武器)決定。

衆所周知,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是一個完全可以和蘇聯分庭抗禮的國家,他們是第一個製造出原子彈的國家,也曾在實戰中使用過原子彈,並且獲得巨大的收益,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提前結束,爲什麼在面對朝鮮戰爭的時候,儘管他們稱朝鮮戰爭是美國自內戰以來最屈辱的軍事挫折,卻也絲毫沒有使用核武器的打算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許多歷史愛好者以及軍迷們,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美國耶魯大學教授,冷戰史學家和大戰略研究家約翰·劉易斯·加迪斯在《冷戰》一書中也做過十分精彩的推理,所以在這裏和大家聊一聊。

約翰·劉易斯·加迪斯

美戰略專家【約翰·劉易斯·加迪斯】的分析:假如美國在朝鮮戰爭中使用核彈,結局會怎樣?(下文爲推理)

由於美國等軍隊入侵北朝鮮,並空襲中國東北地區,嚴重威脅到了中國的領土安全,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於十月底部署完畢,併發起全面猛攻。麥克阿瑟節節敗退。在這種情況下,杜魯門授意麥克阿瑟對朝鮮使用核武器。

同年12月初,美國空軍在10000米的高空,向正在向半島南部推進的志願軍隊伍上方投下5顆原子彈,這些原子彈的當量和廣島原子彈相當,一共造成了數十萬的軍人死亡。志願軍的推進減慢了,五顆原子彈爆炸的消息傳遍了世界,包括聯合國、北約在內的許多國家和組織紛紛譴責麥克阿瑟的行爲,認爲他沒有事前和各加盟國商量,這種冒失將再次引發世界大戰。

志願軍赴朝作戰

很快,蘇聯向美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美國停止半島一切軍事行動,否則將面臨“最嚴重的後果”。

美國自然是不會退讓的。所以在12月4日,兩架蘇聯轟炸機攜帶着兩枚原子彈(當時蘇聯已經研製出原子彈),從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起飛,在釜山和仁川投下,瞬間便將這兩座美國在朝鮮半島的補給站夷爲平地。自此,麥克阿瑟在半島的補給線被切斷,但戰爭卻進一步升級。憤怒的麥克阿瑟命令停在日本基地的美國轟炸機向中國東北、蘇聯遠東地區的城市扔原子彈,以作爲報復。

不成想,消息傳到日本之後,卻在日本民間引起了巨大的反抗。因爲如果美國對蘇聯和中國進行覈報復,那麼首當其衝的受害者將會是日本。日本已經遭受過美國的核打擊,如果此時再激怒蘇聯,那後果將不堪設想,要知道,日本四島全境都在蘇聯轟炸機的飛行範圍之內。

就在美國試圖說服日本的同時,英國、法國、荷蘭和盧森堡認識到事態的嚴重性,紛紛宣佈退出北約。但是,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就再難合上,西德城市法蘭克福和漢堡上空相繼出現蘑菇雲,蘇聯期待已久的時刻終於到來……第三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板門店談判

然而,有一戰和二戰的前車之鑑,理智最終還是戰勝了衝動,上述推理中的情節和結局也並沒有發生。一直到1953年7月27日朝鮮戰爭結束,雙方都沒有選擇貿然使用核武器,朝鮮戰爭也永遠地被定格爲一場局部的有限戰爭,而非世界大戰那樣的全面戰爭。

正如時任美國國務卿的迪安·艾奇遜說的那樣:“(朝鮮戰爭)是我們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和一個錯誤的敵人打仗”。朝鮮戰爭打破了美國戰無不勝的神話,不僅沒有帶給美國安全感,反倒適得其反,美國的軍費由戰前的150億美元,飈升至戰爭期間和戰後的年400億美元以上,同時還陷入了漫長的軍備競賽當中。而中國雖然也爲此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但總的來說,能夠在保家衛國的同時,贏得了巨大的國際聲譽和民族自信心,同時也找回了蘇聯的信心,避免了成爲南斯拉夫第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