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科學

剛剛,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發展出CRSIPR編輯技術的埃馬紐埃爾·沙爾龐捷(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Doudna)。這時,很多讀者會想起另一個名字:張鋒。在這一領域,張鋒也做出了傑出貢獻,他是第一個將CRISPR應用在真核細胞上的科學家。

其實在2016年,科學界的另一項大獎——沃倫·阿爾珀特獎就授予了對理解CRISPR的細菌防禦系統及其在基因編輯方面的革命性發現做出重要傑出的五位科學家,他們分別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魯道夫·巴郎格(Rodolphe Barrangou)、法國杜邦公司的菲利普·霍瓦特(Philippe Horvath)、立陶宛維爾紐斯大學的維吉尼澤斯·斯克尼斯(VirginijusSiksnys),以及杜德納和沙爾龐捷。有意見認爲這次頒獎將理解生物學原理與發明應用生物學技術分開了,張鋒和喬治·丘奇因此不在五人中。

在過去近幾年的時間裏,CRISPR受到輿論關注的另一個原因在於專利之爭:張鋒所在的麻省理工學院和博德研究所與杜德納所在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就CRISPR相關專利的歸屬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執。這裏,我們爲讀者梳理了相關情況。

2012 年 6 月 28 日,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杜德納和當時就職於瑞典于默奧大學(Umeå University)的沙爾龐捷在《科學》發表相關論文,證明 CRISPR 技術能夠應用於質粒(一種較簡單的 DNA 分子)。隨後她們立即提出了相關專利申請。

博德研究所的張鋒團隊緊隨其後,在幾個月後提交了專利申請,並付費進行快速評審,於 2014 年 4 月獲得了在真核生物細胞內應用 CRISPR 技術的專利,包括動物和人類的細胞。張鋒團隊的論文於 2013 年 1 月 3 日在《科學》在線發表,比杜德納團隊的同類實驗早了幾個月。

到 2015 年 4 月,加利福尼亞大學向美國專利商標局提出請願,指出博德研究所的專利內容與該大學更早申請的專利內容相同。這一請願最終被駁回:2017 年 2 月,美國專利商標局判定兩項專利內容不同,互不衝突(事件回顧)。到 2018 年 9 月 10 日,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US 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Federal Circuit)重新審理案件,並維持專利商標局的判決。

今年 9 月 10 日,美國專利審查與上訴委員會(PTAB)裁定,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的張鋒團隊在真核細胞中使用 CRISPR 技術具有專利優先權,該專利可能應用於實驗室培養人體細胞甚至人類受試者上,具有可觀的應用前景。但同時,該裁定還指出,加州大學團隊在 CRISPR 的核心使用技術上也可能獲得專利權。

以杜德納和沙爾龐捷爲首的加州大學和維也納大學研究團隊(被稱爲 CVC 團隊),與張鋒爲首的博德研究所團隊的專利之爭持續已久,此前 PTAB 曾判定 CRISPR 在真核細胞中的應用和在其他領域中的使用分屬兩種不同專利,但 CVC 對此結果不服,向 PTAB 提起上訴。CVC 團隊關於細菌中提取 CRISPR 能夠切割目標 DNA 的證據發表於 2012 年 6 月,專利委員會認爲,雖然這比張鋒團隊文章的發表時間提前了七個月,但在 CVC 團隊的論文中並沒有提及 CRISPR 在真核細胞中的應用。

不過,該委員會也表示,加州大學研究團隊在 CRISPR 中重要工具的發現上先人一步。CRISPR 通常包括 Cas9(DNA 切割酶)及能將其指引至特定 DNA 序列的嚮導分子。張鋒團隊起初使用的嚮導分子由兩個 RNA 分子組成,而 CVC 團隊使用了一個 RNA 分子——單 RNA 嚮導分子如今是該領域的標準工具。

目前, CVC 團隊及博德研究所對於該裁決均作出了公開聲明,都認爲未來的最終裁決結果將對自己有利。博德研究所還指出,目前對於整個領域最重要的事情是儘快取得共識,並將 CRISPR 技術應用於解決當今實際問題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