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紀90年代我國成功研發出首款國產殲擊轟炸機“飛豹”以來,中國航空設計精英在該領域突飛猛進,在2018年實現了第二款殲擊轟炸機殲-16的列裝服役。不過,無論是和老字號“飛豹”相比,還是和新寵殲-20或“口水機”殲-31相比,殲-16似乎一直扮演着非常尷尬的角色。既沒有隱身飛行能力,又有着堪比殲-20的高昂造價,還屢屢傳出發動機、雷達等多個關鍵環節的技術問題。即便負面消息不斷,但殲-16的量產和列裝速度依然非常驚人,甚至現役數量已經超過了200架。就其根本而言,中國空軍之所以如此看重殲-16,主要是因爲它的特殊定位所決定的。

首先來說,在殲-11基礎上改進而成的殲-16是一款雙座重型多用途戰鬥機,功能全面性是它最大的特色。除了可以作爲空戰型戰機參加制空權爭奪戰之外,它也能同時勝任對地、對海攻擊任務。可以說,中國空軍想要具備攻防兼備的作戰體系,殲-16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自殲-16服役以來,中國空軍及海軍航空兵在訓練方面就有了明顯變化,距離理想中的聯合作戰目標也越來越近。

在殲-16服役之前,除了性能遜色很多的“飛豹”之外,中國空軍的現役先進戰機主要還是依靠從俄羅斯引進的蘇-27和蘇-30撐門面(殲-20的量產規模還很小,遠遠達不到全面列裝需求),由於這兩款俄製戰機都是服役多年的老款戰機,很多性能都已經跟不上現代空戰需求,因此在陸續退役後,也讓殲-16承擔了更爲重要的職責。即便是在殲-20未來實現大規模量產,殲-16在短期內都不會立即停產。因爲殲-16的作戰定位和殲-20有着明顯差異,憑藉着超強的載彈量優勢(載彈量高達12噸,甚至超過了轟-6)和彈藥兼容性能(幾乎可以攜帶現役各型號對空、對海和對地攻擊彈藥),殲-16完全可以化身中國版“武庫機”。特別是在對地打擊方面,在萬衆矚目的轟-20尚未服役之前,殲-16就是最好的替代者。儘管殲-16不具備殲-20的隱身飛行能力,但完全可以作爲其“打手型”搭檔,針對各種空中敵對目標進行清障工作。

當然,除了中國空軍之外,中國海軍航空兵同樣可以充分發揮殲-16的性能優勢。今年3月,央視就公佈了中國海軍一架殲-16戰機掛載YJ-83K反艦導彈飛行的畫面。很顯然,本身就具備對海進攻能力的殲-16,憑藉着載彈量優勢完全可以彌補航母艦載機作戰半徑小的空白,進一步提升中國海軍的反艦作戰能力。特別是在射程高達200公里的YJ-83K反艦導彈的輔助下,殲-16完全可以對大型水面戰艦形成致命威脅。

正是基於中國海、空軍共同的需求,殲-16未來的產量很有可能達到350架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和多款仿俄製國產戰機相比,殲-16的國產化創新做得非常徹底。除了氣動外形和機體結構借鑑了殲-11BS戰機特點之外,包括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第3代光電瞄準系統、新型複合材料、WS-10B發動機、武器系統等均實現了“中國製造”。這也意味着,從研發到生產再到後勤保障, 殲-16完全不受外界控制,其長期使用的主動權完全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此外,還有一個新動態讓很多軍迷對殲-16的未來非常期待。不久前央視公佈的一張試驗型殲-16戰機的畫面具有一大亮點,其翼尖部位明顯安裝了電子戰吊艙。按照一些軍事專家的分析判斷,裏面很可能裝備了機載輻射源定位系統關鍵設備。有了它,殲-16好比擁有了美製EA-18G電子戰機的AN/ALQ218V電子支援偵察系統,可以對敵方戰機以及地面雷達通信設施進行電子干擾和反輻射攻擊。這也意味着,在未來殲-16的功能中,又多了一項電子戰飛機的條目,這讓其顯得更加與衆不同和不可或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