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中的莫角山宫殿区 摄影/潘劲草

“现在我们脚下的这条路,就是老的104国道,它穿过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曾经的这里双向两车道,周边住着很多百姓。桃子上市时,路旁都是卖桃子的果农。现在,我们背后就是莫角山遗址宫殿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加上绝佳的自然环境,对比几年前,真的很难想象变化有这么大。”

▲鸟瞰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摄影/蒋洋波

王刚

杭州良渚古城文旅集团总经理

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指挥部)

旅游开发部副部长

当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工作进入快车道后,征地动迁、国际迎检、申遗后勤保障、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建设几乎成了他生活里的全部重心。如今,良渚古城遗址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也已成为旅游的网红打卡点。回想这些年,王刚也有了下一步的奋斗目标:让良渚文化惠及更多百姓。

用时不到三个月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正式开放

2018年,准备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开放运营的工作任务落在了公司的肩上,作为总经理的王刚挑起了重责。“当时整个公园的环境基础刚刚做好,除了遗产外,几乎没有任何东西。为了配合国际迎检,我们必须要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将公园按照正常开放的标准那样运营起来,挑战非常大。”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服务设施 杭庆龙/摄

王刚回忆,公园内的服务点、商业业态、节点标识、电瓶车运行,包括人员组织、培训等,要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运转起来,太难了。于是他带领团队向超山风景区、径山集散中心这些比较成熟的景区“借人”,借助他们较为丰富的经验,来帮助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运转起来。

“服务点、业态的布置,从最初的设计到落地,都是由我们公司自己整合自己做,时间和人力是最大的挑战,虽然当时压力非常大,但最终我们还是如期完成了任务。”王刚说,从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第二天,公园正式对外试运营,到如今成为网红旅游目的地,这其中饱含了王刚及其团队的努力和坚持。

绝佳环境与深厚文化

形成叠加效应

今年7月,原故宫博物院院长、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来良渚,对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做出了这样的评价:我曾提出要让大遗址如公园般美丽,目前看来,良渚已经做到了。

今年8月“网红院长”单霁翔做客良渚讲堂

作为典型的土遗址,如何让良渚古城遗址在文化展示上有更好的沟通力?如何让游客在参访面积为14.33平方公里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时,不觉得枯燥乏味?单霁翔院长对良渚的评价不是空穴来风。

点击图片查看良渚博物院上线全球首款智能AR导览眼镜详情

今年国庆8天假期,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内精彩纷呈的活动,大大拉近了百姓与古老文化间的距离:良渚古城数智体验馆,通过5G技术让游客穿越了五千年的时空;鹿苑,梅花鹿们成了最受欢迎的对象;良渚国际研学中心,主题各异的课程,让文化学习不再枯燥单一;实验考古区、公众考古区的开放,让访客们有机会亲身体验考古工作,探索良渚先民真实生活的同时,也让考古这门冷门的学科,受到更多人的了解……

“这是我们一直以来在探索的路子。”王刚表示,土遗址的展示是世界性难题。一方面,需要充分挖掘文化价值,另一方面,就需要结合更多方式,让游客能有丰富的感受。“以文化为核心驱动的旅游业态,是可以经久不衰的。再加上我们前期做的环境整治所打下的基础,绝佳的环境与深厚的文化,其效应是相互叠加的,这也是遗址公园为什么能达到单霁翔所说的‘让大遗址如公园般美丽’的‘秘诀’”。

深耕良渚文化十几年

致力让文化惠及更多群众

良渚古城文旅集团公司深耕良渚文化十几年,运营团队从最初的需要到外面“借资源”,到如今发展到了一百多人,业务逐步从景区运营,发展到文旅、文创、资产经营等多个产业,王刚似乎也找到了新的方向。

“申遗前,良管委(指挥部)所有部门都上紧了发条,我们也是,任务一项一项做,难题一道一道攻克,我甚至一度对公司的发展前景感到过迷茫。申遗成功后,我一下子豁然开朗,世界文化遗产为我们带来了爆发式的机遇。”

现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微信公众号已有固定粉丝30多万人,王刚的团队也正在打造数据平台,将公园周边良渚、瓶窑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对接给最精准的游客。王刚表示,未来,文旅发展、良渚文化IP将会始终是他的工作重点,“我有信心,让文化产生的效应惠及更多群众。”

内容支持/宋晗语

编辑/孟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