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霧中的莫角山宮殿區 攝影/潘勁草

“現在我們腳下的這條路,就是老的104國道,它穿過良渚古城遺址公園,曾經的這裏雙向兩車道,周邊住着很多百姓。桃子上市時,路旁都是賣桃子的果農。現在,我們背後就是莫角山遺址宮殿區,深厚的文化底蘊加上絕佳的自然環境,對比幾年前,真的很難想象變化有這麼大。”

▲鳥瞰良渚古城遺址公園 攝影/蔣洋波

王剛

杭州良渚古城文旅集團總經理

良渚遺址管理區管委會(指揮部)

旅遊開發部副部長

當良渚古城遺址申遺工作進入快車道後,徵地動遷、國際迎檢、申遺後勤保障、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建設幾乎成了他生活裏的全部重心。如今,良渚古城遺址已經成爲世界文化遺產,良渚古城遺址公園也已成爲旅遊的網紅打卡點。回想這些年,王剛也有了下一步的奮鬥目標:讓良渚文化惠及更多百姓。

用時不到三個月

良渚古城遺址公園正式開放

2018年,準備良渚古城遺址公園開放運營的工作任務落在了公司的肩上,作爲總經理的王剛挑起了重責。“當時整個公園的環境基礎剛剛做好,除了遺產外,幾乎沒有任何東西。爲了配合國際迎檢,我們必須要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內將公園按照正常開放的標準那樣運營起來,挑戰非常大。”

良渚古城遺址公園服務設施 杭慶龍/攝

王剛回憶,公園內的服務點、商業業態、節點標識、電瓶車運行,包括人員組織、培訓等,要在那麼短的時間內運轉起來,太難了。於是他帶領團隊向超山風景區、徑山集散中心這些比較成熟的景區“借人”,藉助他們較爲豐富的經驗,來幫助良渚古城遺址公園運轉起來。

“服務點、業態的佈置,從最初的設計到落地,都是由我們公司自己整合自己做,時間和人力是最大的挑戰,雖然當時壓力非常大,但最終我們還是如期完成了任務。”王剛說,從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第二天,公園正式對外試運營,到如今成爲網紅旅遊目的地,這其中飽含了王剛及其團隊的努力和堅持。

絕佳環境與深厚文化

形成疊加效應

今年7月,原故宮博物院院長、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來良渚,對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做出了這樣的評價:我曾提出要讓大遺址如公園般美麗,目前看來,良渚已經做到了。

今年8月“網紅院長”單霽翔做客良渚講堂

作爲典型的土遺址,如何讓良渚古城遺址在文化展示上有更好的溝通力?如何讓遊客在參訪面積爲14.33平方公里的良渚古城遺址公園時,不覺得枯燥乏味?單霽翔院長對良渚的評價不是空穴來風。

點擊圖片查看良渚博物院上線全球首款智能AR導覽眼鏡詳情

今年國慶8天假期,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內精彩紛呈的活動,大大拉近了百姓與古老文化間的距離:良渚古城數智體驗館,通過5G技術讓遊客穿越了五千年的時空;鹿苑,梅花鹿們成了最受歡迎的對象;良渚國際研學中心,主題各異的課程,讓文化學習不再枯燥單一;實驗考古區、公衆考古區的開放,讓訪客們有機會親身體驗考古工作,探索良渚先民真實生活的同時,也讓考古這門冷門的學科,受到更多人的瞭解……

“這是我們一直以來在探索的路子。”王剛表示,土遺址的展示是世界性難題。一方面,需要充分挖掘文化價值,另一方面,就需要結合更多方式,讓遊客能有豐富的感受。“以文化爲核心驅動的旅遊業態,是可以經久不衰的。再加上我們前期做的環境整治所打下的基礎,絕佳的環境與深厚的文化,其效應是相互疊加的,這也是遺址公園爲什麼能達到單霽翔所說的‘讓大遺址如公園般美麗’的‘祕訣’”。

深耕良渚文化十幾年

致力讓文化惠及更多羣衆

良渚古城文旅集團公司深耕良渚文化十幾年,運營團隊從最初的需要到外面“藉資源”,到如今發展到了一百多人,業務逐步從景區運營,發展到文旅、文創、資產經營等多個產業,王剛似乎也找到了新的方向。

“申遺前,良管委(指揮部)所有部門都上緊了發條,我們也是,任務一項一項做,難題一道一道攻克,我甚至一度對公司的發展前景感到過迷茫。申遺成功後,我一下子豁然開朗,世界文化遺產爲我們帶來了爆發式的機遇。”

現在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微信公衆號已有固定粉絲30多萬人,王剛的團隊也正在打造數據平臺,將公園周邊良渚、瓶窯優質的文化旅遊資源對接給最精準的遊客。王剛表示,未來,文旅發展、良渚文化IP將會始終是他的工作重點,“我有信心,讓文化產生的效應惠及更多羣衆。”

內容支持/宋晗語

編輯/孟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