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5年深受唐玄宗賞識的三鎮節度使安祿山發動反唐叛亂時,他的無血緣堂兄安思順此時正在擔任朔方節度使(安祿山母親在安祿山小時候,再嫁給了安思順的伯父安延偃)。作爲安祿山的堂兄,安思順並未參與安祿山的叛亂活動,不僅不參與他還很早上書向朝廷指出要防範安祿山。就是這樣一個忠臣,安思順不僅在安祿山叛亂後,不僅沒受到褒獎,還遭到朝廷猜疑,其擔任的朔方節度使一職被免去,不久更是被其政敵哥舒翰(安思順、哥舒翰早年一起在西北共事時就矛盾重重)誣陷通敵,最終被唐王朝殺害。

安思順劇照

被哥舒翰誣陷致死的安思順,若其當年願與堂弟安祿山一起反會怎樣?

我認爲若當時任朔方節度使的安思順與身爲三鎮節度使的堂弟安祿山一起造反,唐王朝在755年就結束了。

爲何我如此認爲呢?

安祿山劇照

唐玄宗天寶年間在全國設置了十大節度使、經略使。分別是范陽、平盧、河東、朔方、河西、隴右、安西、北庭、劍南九節度使及嶺南五府經略使。總計鎮兵約49萬人。由於劍南節度使、嶺南五府經略使處於南方,加之兵力弱小,對當時天下大局影響不大。

對當時天下大局影響最大的是北方八鎮,而這八鎮因其所處位置,又被分爲東北和西北兩大塊。

安祿山身兼的范陽、平盧、河東三鎮,屬於唐朝的東北軍團,統兵183900人。其堂哥安思順擔任節度使的朔方鎮,不僅是唐朝的西北五鎮中離都城長安距離最近的,更是離東北三鎮中的河東鎮距離最近的。安思順在如此重要的朔方鎮任節度使,統率64700人的朔方雄兵勁旅(後來唐朝平定安史之亂主要依靠的就是朔方軍)。其與堂弟安祿山控制的四鎮兵馬,合計248600人。其實力遠遠超過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等人統率的安西、北庭、河西、隴右西北四鎮。這四鎮兵力合計192000人。

哥舒翰劇照

加之這四鎮除了河西、隴右離都城長安近點(比不上朔方鎮與長安的距離近),安西、北庭離長安距離過於遙遠,其與長安的距離遠超東北三鎮與長安的距離。若安思順真與堂弟安祿山事先聯絡、密切配合,出動20萬兵馬,一北一東同時發動叛亂,以河西、隴右兩鎮的實力根本就是螳臂當車,安西、北庭兩鎮遠水救不了近火。唐王朝的南方的劍南、嶺南兩鎮更是魚腩。如此755年唐王朝滅亡是板上釘釘的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