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無數的攝影新手投入到這個“燒錢”的興趣愛好中,尤其是在學生時期,很多人的攝影夢就是從這裏開始出發的。對於新手,也許很多攝影方面的常識問題並沒有深入的瞭解,也沒有相關的老師傅來帶他們,因此在迷糊中前行肯定是事倍功半。今天,我們就總結了五個攝影新手最容易犯迷糊的問題,一次性給大家進行解答。

先構圖還是先對焦?

相信很多攝影新手一定上過論壇,逛過貼吧,看過很多攝影老帖子分享的讓大家先對焦,再構圖。在以前確實這麼做是沒錯的,因爲早期相機的對焦點數量很少,很多時候構圖之後,就沒有對焦點能夠滿足自己的拍攝需求了。但是先對焦再構圖,容易出現虛焦、焦平面轉移等問題,對畫面影響巨大。

現在,數碼相機的對焦點數量非常豐富,尤其是微單相機,幾百個甚至是幾千個對焦點都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因此我們在拍照的時候,可以先構圖,然後再選擇自己想要對焦的主題進行對焦操作。

關閉防抖可以提升畫質?

現在相機的防抖主要是機身防抖,少數品牌比如佳能還具有鏡頭防抖。防抖的原理就是通過部件的抖動抵消相機的抖動,保證畫面拍攝的成功率。現在相機的防抖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即便是開啓了防抖也不用擔心畫質下降,因爲已經沒有這方面的影響了。

對於用戶來說,日常拍攝時,不論是拍攝照片還是拍攝視頻,都應該開啓相機或者鏡頭的防抖功能,這樣在低速快門或者使用長焦段拍攝的時候,能夠大幅的提升照片拍實的成功率。拍到了一定比拍的好更重要,這一點大家要謹記。

選擇光圈優先還是快門優先?

我們的相機有很多檔位,對於攝影人士來說,最常用的主要是AV(光圈優先)檔、TV(快門優先)檔和M(手動)檔。對於新手來說,M檔操作難度最大,不建議使用,建議大家優先使用AV檔位。

這時候一定有槓精回覆爲什麼不先從TV檔開始學習。因爲新手對於光圈的判斷,遠遠比對於快門速度的判斷更簡單、更容易上手。日常我們選擇光圈數值,主要是判斷自己要求的虛化程度,比如大光圈適合拍攝特寫、人像、萌寵等,小光圈適合拍攝建築、風光等,所以對於光圈的判斷都很明確。來到一個環境,新手很難判斷出應該使用多少快門速度,因此我們不建議新手從TV檔開始學習。

什麼是安全快門?

安全快門這個概念,主要是結合鏡頭的使用焦段來說的。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或者是我們在使用焦段很長的長焦鏡頭拍攝,經常會拍虛,也就是拍照的成功率不高,這就是因爲大家拍攝時的快門速度沒有達到安全快門的標準。

理論上,安全快門的速度和鏡頭焦段成倒數關係,比如使用鏡頭焦段是200mm,那麼它的安全快門速度就是1/200秒;鏡頭焦段是24mm,安全快門的速度就是1/24秒。

另外,焦段越長,其實安全快門的速度會越不夠用。比如使用400mm焦段拍照,理論上1/400的安全快門速度也不一定能夠保證拍攝成功,因此我們在使用長焦焦段拍照的時候,儘量讓快門速度保持在比安全快門速度更高的標準上,或者你的相機擁有非常優秀的防抖能力也可以。

前期不重要,後期都能修回來!

很多新手認爲Photoshop只要運用得當,前期隨便拍,後期都可以處理的很完美,這個應該新手接觸攝影最大的誤區了。前期拍照非常重要,即使你是一位製圖設計,也不是什麼照片都可以還原的。

攝影的前期無比重要,一張照片是不是出色,前期拍攝完就可以看出來。而對於攝影人士來說,後期的工作是用於修正相機無法達到的效果和瑕疵,而不是讓你來創作出一張照片。很多時候,我們前期拍虛了,對焦錯誤,大光比環境拍攝的照片等等都是無法通過後期修復回來的。因此,作爲攝影新手,建議大家多花功夫在前期拍照的過程,而不是後期來進行彌補。

對於攝影新手來說,在網上學習攝影相關知識肯定是沒錯的,這樣可以吸取前人的經驗,幫助自己快速成長,同時也避免了踩雷。但是在學習知識的時候,也要考慮查看文章、帖子等信息的時間,畢竟相機更新換代速度很快,技術也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所以我們應該學習更新的經驗,這樣拿着現在的相機才能夠更加得心應手,玩轉攝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