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第一財經 作者:金葉子

數字經濟聚集三大區域,互聯網百強北京、上海、廣東佔七成

數字經濟不僅在助力疫情防控、帶動經濟復甦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正成爲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賽迪顧問近日發佈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指數(DEDI)》顯示,2020年DEDI指數排名前五省份爲廣東、北京、江蘇、浙江和上海,這一排名與2019年相同(浙江、上海名次互換)。這表明數字經濟頭部成員基本穩定。

報告顯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爲數字經濟發展的區域核心;整體看來,數字經濟發展仍未打破“胡煥庸線”(黑河—騰衝線);相較2019年,2020年陝西、廣西、雲南等西部省份排名有所提升。

總指標廣東領先

由於數字經濟每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向上跨越的難度就會隨之加大。目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水平仍處於起步階段的地區很少,六成省份聚集在發展和追趕階段,並逐步成爲新秀。各地所處數字經濟發展階段分佈呈現從尾部向中部集中的態勢。

從區域聚集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爲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區域核心。一方面,由於三地經濟基礎優勢顯著,可以爲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的發展提供充分的人才、資金等資源保障;另一方面,三地紮實的產業基礎,也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數字經濟主要由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部分構成。在產業聚焦方面,各省份的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情況可以分爲四種類型:廣東、山東、湖北等11個省份屬於均衡型,產業數字化水平和數字產業化水平都高於平均值,數字經濟發展最爲充分;安徽、河北、重慶等三省份的產業數字化發展水平遠高於數字產業化,屬於融合提升型,其他17個省份的數字經濟兩化發展水平均低於全國均值,產業潛力亟待挖掘。

2020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指數平均值爲29.6,其中10個省份指數值高於平均水平。廣東以65.3的指數排在第一。

產業指標差距較大

DEDI通過基礎、產業、融合、環境4個一級指標、10個二級指標、41個三級指標,對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數字經濟發展情況進行評估。

從數字經濟產業指標來看,31個省(區、市)產業指標平均值爲24.6,僅有11個地區得分位於平均線以上;廣東、北京、上海、江蘇、浙江位於前五名,這五個省份得分大幅領先其他地區。其中,廣東得分達96.2,持續領跑全國。

從各地區的產業指標均值看,東部與其他地區差距較爲明顯。數字產業化的集聚特徵也十分明顯。在電子設備製造業領域,珠三角、長三角以及川渝地區產業規模優勢較爲明顯;在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領域,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地區產業規模優勢較爲明顯。

從產業主體看,數字經濟企業資源分佈不均。31省(區、市)產業主體指標平均值爲21.4,僅有10個省份高於均值,其中北京、廣東、上海三地得分高於80,大幅領先其他地區。

產業主體指標得分前十的地區,共聚集了727家ICT(信息、通信和技術)領域主板上市企業,佔總數的88.1%;擁有92家互聯網百強企業,僅北京、上海、廣東三地就擁有近七成的百強企業席位;擁有獨角獸企業198家,佔全國比例超九成,其中84.3%集聚在前五的地區。

與此同時,近兩年中西部地區發展速度加快,在數字經濟企業領域成績明顯。河南、安徽等省份的ICT領域主板上市企業數量有較快增長。

( 作者:金葉子編輯:王擎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