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劍輝 深圳市羅湖區梧桐新居幼兒園

1925年,張宗麟先生從東南大學教育系畢業。畢業時,他決定追隨幼兒教育家陳鶴琴研究幼兒教育,成爲我國男性大學生當幼兒園老師的第一人。經過了近一個世紀的發展,根據教育部發布的《2019年教育統計數據》,全國幼兒園專任教師276萬人,其中男教師約6萬人,佔比2%。作爲6萬幼兒園男教師的一員,葉劍輝說,因爲喜歡孩子,所以選擇了幼教事業。

初爲人師,先被孩子們上一課

作爲一名藝考生,葉劍輝高考時,面臨着走專業道路或嘗試其他發展方向的選擇,當時他還有些猶豫。但“就衝着深圳這個地方”,在跟專業指導老師商量後,葉劍輝選擇了深圳大學學前教育系,走上了男幼師的進階之路。

畢業後,他來到深圳市第十二幼兒園,剛剛走上工作崗位,孩子們先給他“狠狠”地上了一課。正式上課之前,他已經在園長的指導下精心準備了教案,“把要講的每一句話都寫下來了,在心裏一遍一遍地過”。原以爲自己已經準備充分,但真正進入課堂後,他發現爲了完成教學,他很難關注孩子的反應,只會自己走流程,“不管孩子有沒有反應,我都只能硬生生地往下走”。

葉劍輝遇到的另一個問題是不可控的課堂,他說:“孩子是不可控的,當一個孩子在課堂上興奮大叫,我只會說‘哎哎坐下,聽我說……’完全不知道怎麼引導,太痛苦了。”於是,他求助園長,得到了一枚叫做“我喜歡……”的錦囊。每次孩子開始出現“失控”苗頭時,他就會說:“我喜歡……”這時,孩子就會有期待,會關注“老師喜歡的是我嗎”,這樣他就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然後逐步引導孩子,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課堂習慣。

作爲音樂老師,他還特別懂得從生活經驗中提取教學方法。在教孩子節奏時,他發現孩子們總是掌握不了一個簡單的三拍節奏。後來,他就想到了“撓癢癢”——三拍節奏是“噠噠噠”,撓癢癢的感覺是“咯吱吱”,他引導孩子們一邊撓癢癢,一邊掌握了三拍節奏。

面臨抉擇,堅守初心重返崗位

工作逐漸得心應手,孩子們的喜愛,同事和家長的肯定讓葉劍輝獲得了極大的成就感。“每天上班,孩子們圍着我喊‘葉子哥哥’,有一種‘明星’出場的感覺。”他自豪地說。

當葉劍輝離理想越來越近的時候,殘酷的現實也悄然到來。跟同期的同學和朋友相比,他的職業選擇似乎並沒有得到理解,每次說到自己是幼兒園老師,旁人的第一反應就是“你怎麼做這個”。

除了職業的誤解,待遇問題也讓他有些動搖。相比於其他行業,幼師行業的待遇確實沒有太大優勢。隨着年齡的增長,成家立業等現實問題都擺在面前。葉劍輝不得不在“現實和理想”之間做出取捨。最終,現實打敗了理想,他選擇了離開。

辭職後,他在校外培訓機構做藝術培訓。“還是儘量不讓自己離教育行業太遠。”葉劍輝這樣堅持着。直到有一天,他碰到了自己原來的學生,孩子和阿婆都認出了他,問道:“葉老師,你去哪裏了,怎麼都見不到你了?”他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孩子的阿婆說,幼兒園的孩子都很想念他們的葉老師。分別時,孩子對他說:“葉老師,你一定要回來啊。”

簡單的一句話擊敗了葉劍輝的“迷茫和逃避”。他意識到,自己對於幼師這個職業的熱愛和對孩子的喜愛有多麼熱烈。“就像是在一個特別陰暗潮溼的地方,突然有一束陽光照進來。”

找回力量的葉劍輝重返十二幼,繼續做幼師。經歷了迷茫和倦怠,他變得更加成熟和強大。更讓他欣慰的是,隨着政府和社會對於學前教育的重視不斷加強,幼師的發展也越來越好。生活的壓力小了,他開始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學中。他參與多項省市級課題研究,是少兒舞蹈教材《胡桃律動》主創人員,先後編寫過三套少兒音樂教材,組建、執教的幼兒合唱團連續四年榮獲市合唱節金獎,指導學生榮獲粵港澳少兒歌唱總決賽金獎。今年,他還當選了羅湖區幼兒園“年度教師”,這也是羅湖區首次有男幼師獲此殊榮。

不斷成長,做“挖泉眼的人”

目前,男幼師的羣體正在日益壯大。都說“3個女人一臺戲”,3個男幼師,甚至十幾個男幼師在一起是怎樣的景象?葉劍輝說,出於職業屬性,男幼師聚在一起聊得最多的還是教學。如何在一羣男幼師中快速辨別誰是新人?一件教具就行。他說,當要求老師把一件教具運用到教學中時,新教師會有各種奇思妙想,但有經驗的老教師就會更多考慮實操性,畢竟再好的想法不能實踐也沒有意義。所以,當男幼師聚在一起時,他們會互相分享經驗,幫助新幼師更快成長。

爲什麼一所幼兒園需要男幼師?這是葉劍輝和幼教行業的從業者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幼兒教育是起點教育,更需要在一開始就建立平衡、科學的行業生態。家庭和社會都是兩性構成的,但現實情況是,家庭教育中父親的形象和角色很多時候是缺失的,如果孩子在幼教階段還只接觸女教師,對於性格發展是不利的。

從性別和性格特徵來說,女教師傾向於細緻、柔性的照料呵護,更容易讓幼兒體會到母性的溫暖,而男教師傾向於力量、堅強與果斷,兩者相輔相成,能夠促進孩子心理和人格的健康發展。“不論男孩女孩,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最需要的就是安全感。這種安全感包含着信任、力量、愉悅等因素。男幼師最能給到的就是力量和信任。”梧桐新居幼兒園副園長李麗娟說。

今年,葉劍輝來到由民轉公的梧桐新居幼兒園,從事幼教行業近10年,面對新環境,他說自己要成爲那個“挖泉眼的人”。“幼兒教育就像挖泉眼一樣,我們要找到泉眼的位置,也許在我們這個階段可能沒挖出水,但後面的小學、中學、大學的老師還可以繼續深挖,最終我們會得到奔湧的清澈泉水。”

校長點評

深圳市羅湖區梧桐新居幼兒園園長饒彤宇:

葉劍輝剛從深大畢業進入十二幼時,我是十二幼的業務園長,那時的他就表現出特別愛鑽研、特別愛孩子的特質。他會向我們請教“如何吸引孩子們深度探究”,也會和我們探討“怎麼與家長溝通孩子在園表現”等。朱惠珍園長引領的十二幼一直堅持走內涵發展的道路,爲老師創造和提供一切專業發展的平臺,我和葉劍輝都是在十二幼成長起來的。今年2月,深圳市羅湖區梧桐新居幼兒園民轉公,我們從十二幼輸出來到這裏,將十二幼的課程建設、園本教研、課題研究等帶到梧桐新居幼兒園,輻射到更多年輕教師。葉劍輝永遠充滿激情、勤奮好學,對自己的專業成長一直有更高的要求,他能夠把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手把手地傳授給梧桐新居幼兒園的年輕教師。同時,他愛孩子,多年來一直潛心幼兒音樂教育,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教師。

記者 | 魏秧子

編輯 | 于思嫄

新媒體編輯 | 黃秋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