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醫院院長

記者:曹凱

2020年7月,三級醫院績效“國考”第一次公佈考評成績單。全國將近2400家三級公立醫院參與其中,獲得A及A以上評級的醫院數量爲230多家,僅佔10%。這一次績效國考,是國內第一次大規模進行類似的考覈,也是第一次公佈類似的結果,將“績效國考”的話題熱度進一步推高。

未來,績效國考或將會成爲醫院年度必答題,業界知識共享、共識凝聚將是持續循環改進的必需。在第十四屆中國醫院院長年會上,六家獲得A+以上評級的三甲醫院來到廈門,在9月26日舉辦的“績效國考A+的背後”分論壇上分享自身經驗。

北京友誼醫院副院長謝苗榮:多層次績效考覈評價體系的協調

“醫院管理離不開績效管理工具,績效管理在很大的程度上引導着醫院發展的方向。”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常務副院長謝苗榮指出。

以北京友誼醫院爲例,他首先介紹當前公立醫院多層次績效考覈評價體系,國家衛健委主導的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覈體系;北京市衛健委主導的住院醫療服務DRGs評價體系和提質增效控費關鍵績效評價體系,以及北京市醫管中心主導的市屬醫院年度績效考覈與評價體系。

除此之外,北京友誼醫院內部運行的績效管理體系,包括醫療服務產出績效考覈體系,關注工作量、工作質量評價;綜合目標管理考覈評價體系,基於上級部門要求、結合醫院發展規劃制定;成本控制管理考覈體系,強調成本費用控制。

實際上,績效分配始終是醫院和科室兩級的問題,管理最終落地到院科兩級的考覈和分配製度。因此,謝妙榮指出,院內一次分配要細化考覈單元,實現對不同類別人員的精準考覈和分層激勵;科室覈算細化爲門診、住院、醫技和護理四個單元;門診細化至出診醫師個人,住院細化至主診醫師組。

同時,醫院還要規範科室二次分配,分別制定醫生、護士、技師等類別人員的二次分配方案。

在實現路徑上,醫院綜合目標考覈、成本管控考覈結果直接修正月度基礎績效,實現全過程績效考覈與分配。

在績效管理實踐中,謝苗榮強調“注重制訂方案、簽訂責任書、全員培訓、定期考覈、結果兌現”的過程循環。

同時,謝苗榮指出,醫院以績效考覈爲導向,實現醫療質量安全持續提升;提升多院區同質化服務水平;激發人才活力,創新驅動發展;推進精細化管理,實現運行效率提升;持續提升患者滿意度,將不同管理目標融入。

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丁晶宏:主診醫生負責制驅動的績效考覈變革

“醫院2016年開始實施主診醫生負責制,成爲整個變革的核心和原動力。”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丁晶宏指出,與主診醫生負責制相適應,醫院嘗試護理垂直管理,醫療和護理績效考覈分開,護理部主導護理績效變革。同時,醫院建立牀位調配中心,打破內部藩籬,高效利用資源

在此基礎上,醫院希望探索基於主診醫師下的和護理垂直管理下的績效管理體系,績效考覈和分配要細分到組到人。

這一工作有醫院領導班子的共識與決心,也有各部門的配合與協同,同時也要依靠信息系統的建設與整合。丁晶宏特別指出,醫院還專門成立運營與信息部,希望“基於信息化的醫療價值、質量、效率和經濟成本覈算基礎上的精細化運營及績效管理”。

這一工作面對的難點是,績效覈算單元的大量增加,從119個增加到320個;同時,由於大量診療數據不能歸集到組到人,績效覈算無法實現按組按人分配,就需要“海量數據的歸集整合”。

經過前期梳理,醫院開始啓動醫院精細化運營管理項目,建立一系列績效考覈相關的工作模塊。基礎業務平臺模塊,41個字典統一標準,規範數據質量,16個系統數據整合。面向科室、項目、病種的成本覈算系統模塊,關注覈算單元盈虧狀況。預算管理系統是基於目標管控的工作基礎,也是實現收入目標、工作量目標的追蹤工具。除此之外還有績效管理系統。

在新的績效體系下,丁晶宏指出,月度績效以效率類和質量安全類指標爲主;季度、年度績效:以質量安全、成本管控、滿意度等指標爲主。新的績效方案強化成本管理,考覈科室可以控制的成本;考覈成本可到科室、到組、到人。

丁晶宏認爲,這一變革探索“驅動信息應用的精細化整合,驅動醫院經濟運營管理體系精細化,驅動醫院業務技術管理精細化”。

“績效要服務戰略。”她最後指出。

武漢協和醫院副院長夏家紅:績效國考的武漢協和探索

“績效國考的結果,醫院在湖北省排在第1位,在全國排第14位。全院幹部職工共同的努力,適應國家政策的調整,交出了一份還算滿意的答卷。”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下稱“武漢協和醫院”)副院長夏家紅指出。

爲了應對績效國考,武漢協和醫院成立綜合績效領導小組,一把手出任組長,綜合質量管理辦公室和職能部門聯絡員對口負責,建立多部門統一協調工作機制。領導小組工作會,負責制訂、改進績效考覈工作方案;季度質量與安全管理委員會會議,分析薄弱環節,部署管控措施;季度醫療工作會通報,關注持續改進。同時,醫院還開展多種形式培訓,“打通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

在醫療質量建設上,醫院管理層明確三級醫院的功能定位,完善技術創新機制,健全《臨牀新技術新業務管理辦法》,希望打造自身核心技術。同時,醫院積極推進醫聯體建設,健全雙向轉診渠道,拓展遠程醫療,參與構建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除此之外,醫院強調落實核心醫療制度,完善質控信息系統,強化電子病歷質控,加快推廣臨牀路徑。醫院還推出合理用藥專項整治,提倡合理使用耗材,規範診療。除此之外,醫院還積極梳理門診、住院流程,推進互聯網醫院建設,組建MDT團隊,推進日間診療,持續改善醫療服務。

爲了提升運營效率上,醫院強化預算管理,提高資金使用率;動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夏家紅還補充介紹,醫院提出全面、全過程、全員成本管理;建立規章制度90餘項,梳理內控風險點185個,強調內控管理規範化;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規範招標制度和流程。

最後,醫院還注重可持續發展,尤其是人才培養。醫院自建院內學科評估體系,科學設定指標,橫向年度考評,以評促建,通過壓力傳遞激勵職工成長。夏家紅特別指出,醫院制定《 協和醫院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8-2028)》,希望能夠培養協和名家、名醫、名師,形成多層次人才梯隊,構建醫學人才高地。

華西醫院副院長曾勇:績效國考是指揮棒

“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覈,目標是倒逼醫院管理者要關注精細化管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副院長曾勇強調,績效國考是指揮棒,目標是引導醫院從粗放型向精細型醫院管理轉變。

儘管華西醫院在績效國考中僅次於北京協和醫院,曾勇指出,全院上下還是要“查找短板,持續改進”。“醫療質量和運營效率兩大維度,在1000分就佔到700分,反映醫院的醫療水平和醫療效率,尤其要特別注意”。

他特別點出,華西醫院在手術佔比、微創手術、四級手術、單病種質量控制等方面還有一定的改進空間。“大型公立醫院的發展方向是內科外科化,外科微創化,醫院智慧化。10年前,我在美國的南加州大學附屬醫院參觀的時候,醫院600張病牀中300張屬於外科病房,300張屬於ICU病房,沒有普通的內科病房。國內大型公立醫院未來將逐漸向這一方向發展。”

下一步,華西醫院將以技術創新爲核心,拓展微創手術。曾勇特別介紹,醫院有一部分專家,通過實踐微創技術轉換跑道,實現職業發展的彎道超車,就是很好的榜樣。

同時,醫院還將以績效爲指揮棒,激勵疑難重症手術開展。除了更新醫院四級手術目錄,曾勇特別指出,考覈指標、職稱晉升未來要導向疑難重症;資源導向支持高新技術;績效導向危急重症患者收治。

另外,醫院還要利用智慧化手段,探索更精細的運營模式。他特別提到,醫院將繼續推進單病種精細化管理,探索病種的精細化績效考覈。

最後,曾勇提出,醫院要多措並舉,持續拓展手術效率。比如,積極拓展日間手術;加強手術準時開臺,強化手術是自願調度,等等。

北醫三院黨委書記金昌曉:醫院管理的長期思維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下稱“北醫三院”)在績效國考中獲得A++評級,得分在全國參評醫院中位列第4位;平均住院日在2019年降到4.9天,術前的平均住院日僅爲是1.56天。

北醫三院的黨委書記金昌曉9月26日列出上述數據,讓很多參會醫院管理爲之側目。僅平均住院日一項數據,就顯示出北醫三院管理水平和運行效率。

金昌曉特別指出,醫院在這方面的探索實際上早在二十多年前就開始。

早在1990年代,北醫三院管理團隊在海外交流中發現,國外醫院將平均住院日僅爲五六天。爲了提升醫院管理水平,醫院管理層對標澳大利亞同行,在內科病區試點管理變革,提升運行效率,壓縮平均住院日。

不過,不同國家醫療環境差別很大,對照比較並不容易。金昌曉指出,北醫三院2003年開始調整方向,讓每個學科自行在北京地區醫院選擇對照科室,“血液科跟人民醫院對照、泌尿科跟北大醫院對照,神經內科跟宣武天壇對照”,尋找差距,提升效率。

經過多年努力,“2016年平均住院日降到7天左右,醫院就不再刻意去壓縮”。不過,由於管理讓全院上下形成慣性,平均住院日依然在逐漸下降。“爲了壓縮平均住院日,醫院從1996年到2019年抓住一些關鍵點:大力推進臨牀路徑的改革;依託DRGS付費改革,持續調整績效考覈指標;大力推廣日間手術”。金昌曉如此北醫三院的總結

同時,他也特別強調信息化建設在醫院管理中的關鍵作用,“醫院每年信息化投入兩三千萬元”。

不斷追求運行效率提升的同時,金昌曉也特別指出,醫院也沒有放鬆質量安全管理、醫患滿意度管理,也取得了很好的績效。

重醫一院副院長呂富榮:依託績效考覈推進外科變革

“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覈和DRG改革,是2020年兩個最熱門的行業話題。”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下稱“重醫一院”)副院長呂富榮一開始就強調績效國考的重要性。

“在2018年度考覈中排名全國第39位,國家監測指標得分834分,國家監測指標等級A+”。面對績效國考,他給出自己的建議,醫院要確保數據真實性,注意統計口徑,明確數據提供部門,注意數據審覈,做好病案首頁質控。

“績效考覈是公立醫院改革的抓手”。呂富榮當天特別挑出8項手術相關指標,進行深入分析,提出促進外科發展的一系列建議。他尤其着重強調上述績效考覈指標的決策導向,包括推進分級診療;推動“醫院外科化,外科微創化,內科外科化;鼓勵三級醫院優質醫療資源服務於疑難危重患者,開展“大手術”;引導醫院重視患者安全;促進醫院實施標準化控制,達到提高醫療質量和促進醫療資源合理利用。

隨後,他建議三級醫院關注政府對其的功能定位。按照國家對三級公立醫院的功能定位,順應醫學發展規律,收治疑難危重患者,提高外科牀位,開展微創手術,開展三四級手術,“要做‘精品店’,不做‘大超市’”。

在他看來,爲了符合功能定位,醫院應該關注出院患者手術佔比,出院患者微創手術佔比,出院患者四級手術比例等指標。呂富榮指出,重醫一院優化微創手術目錄、四級手術目錄,疑難危急重症疾病目錄,引導科室調整病種結構。

“全球每年大手術>3億例,0.5%死亡率,死亡病例≥150萬例。80%的手術死亡發生於高風險人羣,即大手術患者、老年人、合併症患者、急診手術患者,等等。”呂富榮還指出,手術安全也至關重要。

醫院應該“採取措施確保圍手術期安全,降低術後併發症發生率和死亡率尤爲重要”,尤其是要關注手術患者併發症發生率,I類切口手術部位感染率等績效考覈指標。

除了手術安全覈查與手術風險評估、術前討論制度、手術分級管理等舉措,呂富榮當天推薦引入加速康復外科,保障手術安全,降低住院時間,降低住院費用

#超能健康團##醫師報超能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