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傳奇,致敬英雄。今天,我們來一起致敬許世友將軍!

許世友將軍

在開國將帥中,許世友絕對算是位“特殊”的將領。他戰功赫赫,同時又個性鮮明,還是位嗜酒如命的高手,總是喜歡找人切磋武藝。不過,許世友更令人欽佩的,還是他那感人至深的大孝!

討厭與“狗官們”爲友,自己改了名字

許世友(1906-1985),原名許仕友,字漢禹,出生於河南新縣泗水店田鋪鄉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由於家庭貧困,許世友8歲時到少林寺學武,練就了一身高強的武藝。不過,許世友16歲打死了欺壓百姓的地主兒子,不得不離開少林寺。爲了生活,許世友曾在舊軍閥的隊伍裏當童子軍。

後來,許世友逐漸嚮往革命,決定離開舊軍隊,和同鄉一起投奔紅軍,並很快成爲了一名果敢的紅軍戰士。加入紅軍後,許世友每次作戰時都衝鋒在前,表現得十分勇敢。在此期間,許世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紅軍時期的許世友

到1932年時,許世友已經升任了紅十二師三十四團團長。在柳林河阻擊戰中,爲掩護主力部隊轉移,紅十二師三十四團與紅十三師二一九團拼死阻擊敵人的三個旅,兩團鏖戰至僅剩120人。這一戰,許世友打的非常英勇,很多人都知道了他的大名。

1當然,說起許世友的名字,還有段有趣的故事。

按照家譜,許世友排“仕”字輩,父母給取的名字叫許仕友,但參加紅軍後,知道這個“仕”字是做官的意思,因爲不願意和那些欺壓百姓的“狗官們”爲友,便改名叫許士友了,表示要做士兵的朋友。後來,則又改成了許世友。

許世友將軍故居

這位紅軍猛將的名字,經歷了從“仕友”到“士友”,再到“世友”的轉變。從此,許世友的大名也越來越響亮了。

堪比李逵的鐵血悍將

許世友少年時進少林寺習武,因爲家裏太窮,也沒讀過什麼書,這使得許世友和軍中那些受過教育的將領們大爲不同,完全就是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李逵。

許世友將軍

長征時期,許世友所在的騎兵師從甘孜北上,肩負着偵查道路和籌集糧草的重任。他們沿途打了72次仗,才艱難抵達甘南的渭縣。一路下來,出發時的3000多騎兵,只剩下了200多人。許世友能在絕境中拼殺出來,足見他的勇猛和強悍。

奔赴抗日戰場後,許世友先是出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副旅長,跟着朱總司令在太行山一帶抗擊日寇,後又隨劉鄧大軍進軍冀南。在1939年2月10日的香城固戰鬥中,許世友和陳賡一起指揮,擊斃了日軍200多人,生擒8人,繳獲了一批精良的裝備。

許世友將軍所藏軍刀

隨着鬥爭形勢的變化,許世友又被派往膠東,任山東縱隊第五旅旅長。許世友在十分艱難的情況下,出色完成了新鞏固開闢的革命根據地的任務。此後,許世友又先後出任山東縱隊第三旅旅長、山東縱隊參謀長、膠東軍區司令員等職。

在膠東戰場上,許世友面對日軍的“蠶食”和“囚籠”政策,艱難地進行反“掃蕩”、反“蠶食”鬥爭,創作出了10多種地雷,並不斷升級埋雷、設雷手段,諸如鐵雷、石雷、拉雷、絆雷、飛行雷、馬尾雷、防潮雷、子母連環雷等等,可以說是讓日軍嚐到了“地雷宴”的苦頭。

影視劇中的地雷戰

與此同時,許世友所在的膠東軍區,還主動對煙青公路開展破襲戰,動員了15萬人,先後填平了440多公里的封鎖溝,緩解了膠東地區的抗日形勢。1944年8月,許世友對膠東日軍開展了大規模的秋季攻勢作戰,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裏,殲滅日僞軍5000餘人!

解放戰爭時期,許世友率領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西進,屢立戰功。1947年,許世友部先後參加了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等大仗、惡仗。1948年,已升任華野山東兵團司令員的許世友,指揮隊伍橫掃了膠濟線、津浦路,在縱橫幾百華里的戰場上馳騁,實現了對濟南的合圍之勢。

在攻克濟南的戰鬥中,我方同王耀武守軍鏖戰了七個晝夜,雙方的傷亡都很大。當時,有人提出讓攻城部隊稍作休整,但許世友堅決地說:

“打!我們頭疼,他王耀武比我們還頭疼。現在正是較勁的時候,不能撤!一撤,前功盡棄。現在需要的是咬緊牙關,勝利往往靠最後五分鐘的堅持!”

濟南戰役

在許世友的堅持下,攻城部隊又於凌晨發起猛烈攻勢,經過十幾個小時的血戰,終於拿下了濟南城。關鍵時刻,許世友這位鐵血悍將,總能拿出李逵一般的殺氣,指揮着軍隊取得一個又一個輝煌的勝利。

暴脾氣的硬漢,一生八跪慈母

許世友性格倔強,而且是個出了名的暴脾氣。不過,就是這樣一個鐵骨錚錚的漢子,在母親面前卻總是像變了個人一樣。有人曾做過盤點,許世友一生曾有八次向母親下跪。

許世友第一次給母親下跪,是在父親去世時。許世友的父親臨終前,特意將兒女們叫到病榻前,叮囑他們好好孝敬他們苦命的娘。後來,許世友上山挖野菜回家晚了,發現母親在村口焦急地等着自己,不禁百感交集,撲通一聲跪在母親面前,說不管自己以後有沒有出息,都一定會好好孝敬娘!

許世友將軍母親

在許世友十六歲那年,村裏的惡霸欺凌許世友家人,結果許世友反抗時失手打死了惡霸,不得不四處躲藏。許世友離家一年多後偷偷回到家中,又給母親下了一跪,哭着說自己不孝,讓母親擔心了。

1926年,許世友參加黃麻起義,結果當地的“清鄉團”抓了許世友母親。在救出母親後,許世友第三次給母親下跪,而許世友母親則深明大義,表示支持兒子繼續幹解救窮人的好事。

許世友第四次給母親下跪,是在一次戰鬥勝利後。當時,許世友興沖沖地回家,可發現老母親過得並不好,住在低矮的草棚子裏,當即落淚,再次跪在了母親面前。

許世友將軍故居·許世友母親臥室

1931年,許世友探親,臨行前母親將幾個自己捨不得喫的雞蛋塞給許世友,這讓許世友再次百感交集。許世友跪在母親面前,說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話:

“娘啊,兒這一走,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回來看您,您老受兒一拜吧!我活着不能伺候您,死後一定要埋在孃的身邊,日日夜夜陪伴娘。”

就這樣,許世友一生絕大部分時間,都忙於領兵打仗,很少有機會能和母親聚在一起。此後,許世友每回家探望母親一次,總是會含淚給年邁的老孃下跪。

許世友將軍

1965年,許世友母親病重,但許世友軍務在身,無法回鄉。直至許世友忙完,母親卻已離開人世。許世友面對母親的遺像,哭成了一個淚人,又一次跪在地上。這一次,是許世友第八次給慈母下跪,但老人家卻再也無法拉起心愛的兒子。

決意“死後盡孝”,拒絕去北京治病

少年習武、一生征戰的許世友,身體十分強壯。不過,豪邁了幾十年的許世友,晚年卻被診斷出了肝癌。許世友病情確診後,他卻堅決不去醫療條件更好的北京醫治。許世友曾調侃說,自己拒絕去北京看病,是因爲北京人太多,而且他們都太能說了,擔心自己吵不過他們。

但事實上,許世友內心真正的想法是,怕自己的身體撐不了多久,不願意客死他鄉,而是一心想着埋在母親身邊。在許世友被確診的時候,他留下了遺書:“活着爲國盡忠,死後爲母盡孝”。

許世友將軍

正是有了“死後盡孝”的決心,許世友不僅拒絕去北京救治,還提出了一個頗爲反常的請求——棺葬。

早在1979年秋天,許世友便讓大兒子給自己準備一口棺材,表示自己以後要埋到父母身邊。1985年初,許世友上交了一份特殊的報告,提出了同意自己死後棺葬的請求。

面對許世友的請求,中央做出了批示:照此辦理,下不爲例。

後來,王震將軍親自到南京軍區,轉達了鄧小平的意見:

“許世友在60年的戎馬生涯中,戰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經歷、特殊貢獻的人物。……簽發的特殊通行證,這是特殊的特殊。”

在許世友後事的問題上,確實是“特殊的特殊”。畢竟,許世友爲了新中國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到最後也只有一個埋在父母身邊、死後盡孝的心願,誰又能忍心拒絕呢?!

許世友將軍

由於許世友將軍的“土葬”實屬特例,因而葬禮也是在保密狀態下進行的,而且將時間選定在深夜。這確實十分特殊和罕見。

1985年11月8日零點整,護送許世友將軍靈柩的車隊動身前往新縣許家窪,沒有驚動當地政府和村民,而是由靜候在此的工兵們挖好墓穴、進行安葬。這場特殊的葬禮進行的低調、神祕而又不失肅穆、莊嚴。而這一切,都是爲了許世友將軍死後盡孝的最後心願。

許世友將軍之墓

這座英雄之墓,如許世友將軍生前所願,設在了許世友父母墓地的旁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