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萬衆矚目之下,堺雅人主演的TBS電視連續劇《半澤直樹》第二季播出,與各方預期相同,在連續的高收視率當中,於上個月27號迎來最後一集。

早在2013年,《半澤直樹》第一季播出時,也同樣受到萬衆矚目。

今年的第二季在播出之前就掀起瘋狂的討論,有許多人在網絡上觀看了配上中文字幕的影片。

口碑排行榜第一、受到疫情影響播出日期延,日本的娛樂新聞也報道了中國觀衆對於《半澤直樹》的期待,國內這股狂熱的潮流,與日本不相上下,甚至有超越的趨勢。

爲什麼國內會對《半澤直樹》如此狂熱呢?查閱大量資料之後,在《半澤直樹》中,能夠看見屬於國內獨特的民族特性,這是什麼樣的民族性呢?

“加倍奉還”成爲流行語

如前所述,《半澤直樹》於2013年播出第一季時,在國內獲得巨大的關注,特別是主角的經典臺詞;以牙還牙,加倍奉還成爲了當時的流行語。

當時還流行一個段子;準備進入銀行工作的年輕人;要知道如何在銀行工作,就要看《半澤直樹》來學習。

這個段子太過誇張,畢竟《半澤直樹》是電視劇,用藝術的形式加工創造出來的,國內或者國際上的銀行不可能每天像那樣聲嘶力竭,瘋狂下跪道歉。

在第二季開播之後,我身邊也屢屢有人提起;你有在追半澤直樹嗎?這個話題。

劇中演員陣容也受到非常大的關注,特別是主演半澤直樹的堺雅人、飾演大和田常務的香川照之,大家都對他們精湛的演技讚不絕口。

特別勵志的“小人物逆襲”

爲什麼國內會對《半澤直樹》如此癡迷,第一個理由,在中國的電視劇題材中,甚少出現以銀行爲舞臺的商業題材。

國內製作的電視劇當中,大部分都是以戀愛題材跟歷史劇爲主,像《半澤直樹》這類以現實世界的商業題材,來創作劇本基本上鳳毛麟角,也許是半澤直樹的身影,與在公司工作的自己有太多相似之處,所以得到了普通上班族的高度共鳴。

第二個理由,在劇中以小人物逆襲的劇情發展,對中國人來說更是正中下懷。

在2013年觀看第一季時,就能感覺到這部《半澤直樹》在國內一定會爆紅,在平常工作與生活中,我們時常可以看到以小博大、被欺負的人,總有一天會逆襲高層扳回一城等小人物翻身的故事。

類似這種“小人物”的故事發展,對包含日本在內的世界各國來說,都是觀衆喜愛的劇情,只不過,國內對《半澤直樹》的反應比日本人明顯要來得強烈。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頂頭上司被開除、自己從底層員工爬到高管,然後倒打一靶的話題,幾乎所有人都會忘我的投入討論。

社會背景讓《半澤直樹》引起國人關注

“小人物”的故事爲什麼能夠得到如此強烈的反應呢?其實,我們馬上能夠聯想到的理由是;當今的社會背景所導致。

如同國內媒體的報道,日韓的家族企業與官員的違法行爲層出不窮,一般人民對此感到憤怒,甚至累積壓力。

只要有企業或者官員因爲違法犯罪被逮捕,大家都會一邊喝彩一邊爭相分享新聞情報,而《半澤直樹》正好成爲一般人民發泄憤怒與壓力的管道。

國內對《半澤直樹》感到興奮的另一個原因,很可能是中日原本就存在的民族性使然。

在歷史上,發生過非常多次的革命與農民起義,在權力更迭相較日本更快的國內來說,則更加激烈。

在公元前209年,比法國大革命還早2000年,就發生了首次農民起義陳勝吳廣之亂,在這起動亂之中,陳勝告訴農民們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國內對顛覆世俗權威的意識,就一直存在,劉邦、朱元璋等從農民成爲皇帝的歷史人物也真實存在,這種一步登天的角色,在國內都非常受到歡迎。

如同上述,在歷史中能夠窺見;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小人物的逆襲”的《半澤直樹》纔會如此受歡迎。

對貴種流離譚的反應不太熱烈

雖然國內比日本人對“小人物逆襲”的故事表現出較強烈的關注,但另一方面,站在日本的角度上,日本人比國內對「貴種流離譚」的故事更有興趣。(譯註:貴種流離譚爲一種文學形式,描述年輕的神祇或英雄在外冒險流浪的故事)

貴種流離譚是民俗學者、日語學者折口信夫(1887~1953年)所闡述的概念。

貴種流離譚當中的主角其實是王子、傳說英雄的子孫等,而其具有高貴血統的事實會在故事發展當中被揭曉。在日本非常賣座的印度電影《巴霍巴利王》,就是這類典型的故事。

在中國的文學當中,雖不能說沒有貴種流離譚,但是相對日本人來說,中國人對這類故事的反應較爲一般。

比起高貴血統的設定,沒有地位、沒有機會、沒有財富的小人物經過努力之後,終於克服萬難闖出一片天,這種類型的故事更受到中國人的喜愛。

而《半澤直樹》的主角;無疑就是因爲這種設定而獲得中國人的情感認同。

《半澤直樹》作爲一部影劇作品來說,劇本、導演、演員的演技雖然不到非常完美,但經由探究這部電視劇受國人喜歡的原因,而發現中日兩國的文化差異,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