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在職場上,很多人過了五十歲,就開始想着退休後的生活,每天上班時就是一張報紙一杯茶,再也見不到年輕時的衝勁。但是,在高新區鯉魚洲,卻有這樣一位基層幹部,53歲的他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工作狀態,對生活充滿了激情,對羣衆充滿了熱情,對家人充滿了親情,他就是鯉魚洲管理處黨政辦主任——朱躍紅。

對於很多南昌人來說,鯉魚洲或許是一個聽說過但卻沒有涉足過的地方。

鯉魚洲位於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畔,1958年開始開荒建場,1962年國營鯉魚洲墾殖場成立。作爲最早的一批農墾人,朱躍紅的父母來到了這片新生的土地,爲祖國的建設辛勤勞作,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憑藉自己的雙手開墾出了一片魚米之鄉。作爲“農墾二代”朱躍紅在鯉魚洲工作了三十多年,熟悉他的朋友經常開玩笑地說他一看就是鯉魚洲的人,因爲他渾身上下散發着勤奮自強的農墾精神,在工作、生活中的舉手投足之間處處彰顯着農墾子弟的擔當。‍

“只要組織需要,再艱難的崗位我也可以頂住”

多年以來,朱躍紅在鯉魚洲管理處多個部門和崗位待過,憑藉自己的努力和踏實肯幹的工作作風,逐步走上了領導崗位。儘管如此,他從來沒有因此驕傲,在處理各種工作和人際關係時,堅持原則而不乏人情味,尤其是在社會事務部任職時,和廣大羣衆打成一片,處理了許多改革進程中的矛盾問題。

2020年4月,鯉魚洲管理處進行人事調整,領導找到朱躍紅,希望他擔任黨政辦主任一職。大家都知道,黨政辦作爲管理處承上啓下的的部門,工作強度大、工作壓力重,一般年富力強的年輕人做起來都很喫力,更別提已過知命之年正打算退居“二線”的朱躍紅了。面對領導殷切都希望,朱躍紅沒有多想,毅然接下了這個重擔。

來到管理處黨政辦後,朱躍紅克服人員不足、工作繁重的困難,切實發揮黨政辦總攬全局的作用,紮實做好會議佈置、後勤保障、機關功能室改造、工作銜接等各項工作,贏得了領導和同事的一致肯定。當被問到已經五十多歲了爲什麼還要這麼拼時,他回答道:“工作無關年齡,只要組織需要,再艱難的崗位我也可以頂住”。‍

“果真老啦,連續九天從早上八點多到晚上十一點多,腰椎間盤突出讓人坐不住”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阻擊戰在春節期間打響。作爲鯉魚洲管理處疫情防控綜合組組長,負責疫情防控各項工作的落實,朱躍紅每天堅持在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帶班,除調度日常處防疫工作外,還親自參與貨物進出庫,填報物資報表。他用自己的辛勞換來了疫情防控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用實際行動守護了鯉魚洲的一方淨土。

可是很少人知道的是,就在疫情防控期間,朱躍紅的老父親病重,老丈人臥病在牀。爲了做好自己的防疫工作,硬是擠不出時間去看望,只能通過打電話的方式給老人請罪。看到朱躍紅如此盡心盡力地工作,兩位老人也很通情達理,支持他幹好工作,堅守好自己的崗位。

7月,疫情防控仍在常態化進行,防汛搶險戰鬥又打響,朱躍紅再挑重擔,擔任了第三指揮部的負責人,負責二分場渡水堤的防汛工作。面對幾十年難得一見的暴雨汛情,他發揚連續作戰精神,24小時駐守在大堤上,和指揮部的其他同志一起巡視大堤的每一個角落,每天來回近三十多公里,別說年過半百的朱躍紅,就連年輕力壯的小夥子也難以忍受。儘管如此,朱躍紅從未喊過苦叫過累,身先士卒紮在防汛一線,胸前的黨徽熠熠生輝。

在渡水堤水位下降到安全水位後,朱躍紅又立即投入到防汛後勤保障工作。在他的調度下,各項防汛物資被井井有條的分配到各指揮部,爲防汛抗洪的勝利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光榮之家——百善孝爲先,能陪伴親人就是幸福”‍

工作上朱躍紅堪稱模範典型,在家裏,他也是全家人的榜樣。朱躍紅家三代黨員,除了朱躍紅夫妻倆之外,父母和剛走上工作崗位不久的女兒也都是黨員。老父親的言傳身教,自己的身體力行,“愛國、愛黨、孝敬父母”的家風已融入他們的骨子裏。

儘管工作繁忙,但朱躍紅一有時間就會回去陪伴家人。雖然一家人各有工作聚少離多,但彼此之間關係和睦,一家人其樂融融。朱躍紅常說:“百善孝爲先,能陪伴親人就是幸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