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寂寞的紅酒

在英國不列顛島北部,有一條頗爲有名的長城,叫哈德良長城。哈德良長城是古代羅馬帝國抵擋北方蠻族皮克特人的重要工事。不過相比中國長城,哈德良長城又矮又短,哈德良長城全長僅一百一十七公里,大部分城牆的高度只有三四米,城牆也不算寬,因此很多網友戲稱哈德良長城是“沒有什麼價值的長牆”。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就是那麼一條被網友們鄙視的“長牆”,卻擋住了北方野蠻彪悍的皮克特人,皮克特人屢次衝擊這道邊牆都以失敗而告終。很多人不禁疑惑,哈德良長城又短又矮,爲何卻成爲北方蠻族不可逾越的屏障?

其實,哈德良長城並沒有網友們想象的那麼不堪。很多網友很可能對哈德良長城缺乏瞭解,甚至對哈德良長城有一定的誤解。實際上,哈德良長城並非僅僅是一道牆,而是由城牆、瞭望塔、裏堡和城堡等一系列防禦工事組成堅固防禦體系,代表了羅馬帝國時代的戍邊系統。哈德良長城修建於公元122年,東起泰恩河口,沿英格蘭北部的綿綿山脈,一直修建至索爾維灣,全長117公里,耗時6年建成。該長城充分利用了沿途的天然資源來增加防禦等級,城牆儘量造在懸崖、坡地等關鍵區域,以增強防禦能力。即使在平坦的平原地區,羅馬人也會想方設法的對城牆進行加強加固,並設置壕溝等設施來掩護城牆。

哈德良長城的城牆大部分由磚石築成,牆體高度一般爲4-6米,厚度爲3米,隔約1.5公里有一個塔樓或要塞,其中包括17個可容納500-1000人的大型要塞和80個可容納50-100人的小型城堡。塔樓和要塞內準備有篝火,可以在敵襲時起到示警的作用。在城牆的南北兩側挖有兩條V型壕溝,約3米深、9米寬,用以防止敵人直接衝擊城牆。城牆南面緊靠城牆處有一條寬10米的羅馬式大道,以便於長城沿線的物資運輸和士兵調動。大道南邊還有兩條高3米、寬6米的野戰工事。此外,在壕溝南部的兩側還平行堆砌着高1.8米、寬6米的額外土牆,以爲守軍提供第二道防線。此外,在長城的西部海岸,羅馬人還修建了布里亞海事防禦,防範蘇格蘭通過海路繞後襲擊長城。

想要突破如此一條堅固的防禦工事難度可想而知。同時,哈德良長城由一個羅馬軍團長期駐守,還有兩個軍團在附近的約克和切斯特兩地駐紮。一旦戰事打響,附近的羅馬軍隊會迅速集結,擊潰來犯之敵。由於長城沿線設施齊全,物資充足,而且吸引了大量來自其他地區的平民、工匠和商販,哈德良長城幾乎成爲獨立的生態體系,即使在短時間內得不到後方援助也不用擔心。如果堅固的防禦設施和龐大的兵力,足以保證大不列顛島南部土地的安全。

在哈德良皇帝駕崩後的100多年裏,北方蠻族始終無法逾越哈德良長城。那些企圖翻牆越境的皮克特人,很快就會被嚴陣以待的羅馬士兵擊潰。當然,堡壘往往是從內部崩潰的。公元4世紀,隨着羅馬帝國國力的衰退和軍事實力的下降,羅馬帝國在哈德良長城沿線的駐軍越來越少,對哈德良長城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低,由此給了皮克特人以可乘之機。公元368年,南下的皮克特人終於突破了哈德良長城,由此開始騷擾長城南部的不列顛尼亞。

後來,羅馬帝國退出了大不列顛島,哈德良長城由此失去了作用,漸漸地被荒廢遺棄。雖然仍然有部分堡壘遺址被當地人再次修葺使用,但大部分長城的優質石料被人們拆下來使用,比如修建瑟爾沃爾城堡、拉納科斯特修道院教堂和波爾柏沙教區禮拜堂等等。如今,哈德良長城只剩下了斷壁殘垣,不過在英國的很多鄉村仍然能看到長城的遺蹟。現在,哈德良長城遺蹟已經被英國政府保護修繕,成爲了人們參觀旅遊的景點。如今斑駁殘破的哈德良長城城牆,正向人們訴說着曾經的輝煌,訴說着古老帝國的歷史變遷。不可否認,哈德良長城也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工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