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社會的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生活壓力不斷加大,誰也很難說一項工作能堅持幹一輩子,更不用說那些爲了生活四處奔波的生意人了。然而,現實生活中,特別是在農村,一些傳統的手藝人,爲了生活,無論生意好壞,都一直堅守着自己的行業,不放棄,初心不改。近日,在山東省日照市莒縣桑園鎮大集上,就有這樣一位倒鋁鍋的手藝人,一直堅持幹了28年,咱們來看看發生在他身上的故事。

圖爲呂存敏在桑園大集上倒鋁鍋

這位倒鋁鍋的手藝人名叫呂存敏,今年44歲了,他來自莒縣招賢鎮前石汪峪村。呂存敏從17歲就開始做這個生意了。他說,自己曾經在淄博一家柴油機廠打工,幹了一段時間後,工作並不累,工作時間安排的又輕鬆,他覺有點浪費青春,於是就找地方又學了鑄造的手藝。

圖爲呂存敏在桑園大集上倒鋁鍋吸引了人

學了三個月之後,呂存敏就出徒了。他說,當時在工廠打工,一天工資才20多塊錢,他學了鑄造鋁鍋的手藝後,鑄造一個鋁鍋就能掙12元到14元,一天能鑄造十幾個,這樣一算下來,那收益就相當可觀了。於是,呂存敏就辭職回到莒縣老家,開始做鑄造鋁鍋的生意了。

圖爲呂存敏在爲客戶鑄造一個鋁鏊子

這個倒鋁鍋的手藝,雖然掙錢,但是就是有點累人。呂存敏出生在農村,又喫苦耐勞,所以累點他不怕,只要能掙錢就行。“你看這個模子,大的有上百斤,小的也得幾十斤,一天搬來搬去的,很累人。”呂存敏介紹說,這些年來,他累出了腰間盤突出,但是爲了生活還堅持着這個手藝。

圖爲呂存敏鑄造的鋁鍋

“當時幹這個手藝的非常多,掙錢也可以。九四、九五年的時候,那時價格便宜,倒一個掙十幾元,一天能掙二三百元,能頂工廠上班一個月的工資了。”呂存敏說,當時年輕,幹活不覺得累,幹一天,晚上睡一覺就休息過來了。

圖爲呂存敏爲客戶鑄造鏊子

鑄造鋁鍋,就是用易拉罐、鋁合金,以及舊鋁鍋、鋁壺等廢舊鋁材,用特製的火爐熔化成鋁水,然後再通過模具,鑄造成新鋁鍋、鋁壺、鏊子等器具。如果生意好了,一天能鑄造十幾個沒問題。

圖爲呂存敏爲客戶鑄造鏊子

“大的能幹七八件,小的能做十五六個吧。”呂存敏介紹,他現在一直堅持做了近30年,主要趕桑園集、東苑莊集、西苑莊集還有裏莊集,現在是大集上的“獨門”生意。因爲這個手藝又累又髒,又不掙錢,現在年輕人沒有乾的,很多以前乾的現在也不幹了。

圖爲呂存敏在用火爐熔化鋁財

這種鑄造的鋁鍋,沒有商場超市賣的工廠貨好看,外表粗糙,又比較笨重,一般都是農村裏用的多,老年人用的多。現在年輕人都喜歡好看、輕便的鍋具,很少有用鑄造的,所以現在生意就不如以前好。

圖爲人們圍觀呂存敏倒鋁鍋

呂存敏介紹說,前來找他鑄造鋁鍋的雖然比以前少了,但是他是大集上的“獨門”生意,每天趕集時,仍然有不少人來找他鑄造。“現在一天也就能幹個七八件吧,少的時候一兩件也有,多的時候也就十幾件。”呂存敏說,現在加工費小活一件收30元,大件收60元,就算一天能幹十幾件,也就能掙個三四百元。

圖爲呂存敏用火爐熔化鋁

一天掙三四百元,有時活少了,只能掙個生活費,沒有打工穩定。所以,以前很多做倒鋁鍋的手藝人都去打工了,在工地上,一天最少也能掙300元,還比較穩定。呂存敏介紹,前幾年,他曾經去廠子幹了幾個月,一個月工資2000多元,雖然給交着養老保險,但是不自由,掙得又少,只好又繼續幹起老本行。

圖爲呂存敏爲客戶倒鋁鍋

“以前生意最好的時候,一天能掙1000多元。”呂存敏說,當時他和媳婦一起幹,生意很紅火。現在兒子結婚了,又生了孫子,媳婦就在家看孫子,他自己一個人趕集倒鋁鍋。如果再找個人當幫手的話,現在一天掙個三百五百的,再付出工錢,就不合算了。

圖爲呂存敏的攤位

現在有一些人說用鋁鍋不健康,呂存敏介紹說,鋁經過800多度的爐溫熔化後,附着在鋁上的塑料等材質就熔化了消失了,不存在塑料有毒的說法。平時用鋁鍋做飯、炒菜,溫度就在100度左右,所以鋁鍋不產生什麼化學反應,這和鐵鍋沒什麼大的區別。加上鋁鍋散熱快,不生鏽的特點,很受人歡迎。

圖爲呂存敏爲客戶打磨鋁鍋

“幹了快30年了,別的手藝又不會,做這個目前來說掙錢還行,所以就堅持着一直幹下去。”呂存敏介紹,做這個生意,主要是自由,平時趕集爲四里八鄉的鄉親們鑄造鋁鍋,也沒有什麼壓力,反正比打工自由。再說這個手藝如果不幹了,自己幹了這麼多年,心裏會空落落的,這樣幹着比較踏實。(圖文/明之)【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或者想分享您的故事,敬請關注《新圖視野》,並提供採訪拍攝線索。打開平凡,感受百味人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