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說的這位,生卒年不詳,但是確是戰國時期非常著名的一個人物,因爲他曾力挽狂瀾,將齊國從滅國的邊緣拯救回來,憑藉最後一城之力,盡收失地,淡薄君位,能自立爲王而不爲,這個人就是田單。

齊燕結仇

故事要從齊宣王說起了,前314年,這燕王噲禪位相國子之,你說一個好好的大王不當,非要學堯舜禪位,有沒有想過你兒子怎麼想?果不其然,這太子平就不幹了,起兵造反,結果失敗了。齊宣王趁着子之之亂,率軍攻打燕國,逼燕王噲自縊,誅殺子之,幾近滅亡了燕國,齊國軍隊軍紀渙散,到處燒殺搶掠,燕國人都視齊國人爲仇敵,這一下徹底與燕國結下了樑子。

齊宣王

燕軍報仇

轉眼間三十年過去了,齊湣王外與強秦爭權,內讓百姓怨聲載道,正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導致五國聯手伐齊,大破齊軍殺將韓聶,之後四國退兵,而燕昭王爲報當年之仇,命燕將樂毅率兵繼續攻打齊國,區區半年內竟然連下齊國七十餘座城池,只剩莒和即墨兩座孤城未能攻克。

這時候楚國又來插了一腳,名爲雪中送炭,實則落井下石,楚將淖齒虐殺齊湣王,欲與燕國分齊地未遂,就被齊人誅殺。

獨守孤城

這時候我們的主角登場了,田單率族人用鐵皮護車軸逃進即墨城,正值即墨城守將陣亡,衆人推田單爲城守,號令全城。真可謂是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在田單的率領下,樂毅五年強攻不下,轉而改變戰術爲圍城。

田單

這時候發揮田單才能的時候到了,對內他整頓防務,與軍民同甘共苦,不僅親自巡視城防,而且把自己的妻妾、族人都編入了行伍,因此很得民心。

巧用離間計

對外,他深知樂毅的本事,便悄悄派人去燕國行使離間計,說樂毅久攻不下實屬養寇自重,是想要自立爲王,如果燕國換個將領,分分鐘就把齊國消滅了。

樂毅此時可以說是功高震主了,這話傳到燕惠王耳中就顯得十分刺耳了,因爲燕惠王在做太子的時候就對樂毅不滿,此時的狀況也顯現出來的非常像樂毅想擁兵自立,便派騎劫來代替樂毅擔任主帥,並召回樂毅,而樂毅也不傻,如果回去很有可能被殺掉,因此便跑到了趙國。對於樂毅的遭遇,燕國將士都很氣憤,軍心已亂。

樂毅

第一計已經成功,孫子兵法有云:“上下同欲者勝。”接下來就是如何讓城中的齊國軍民同仇敵愾了,田單先命令城中百姓喫飯時必須要在院中擺放祭祀用的飯菜,這樣一來引得衆多飛鳥在城中盤旋,燕人對此甚奇,田單揚言說這是有神人下凡幫助我。於是在城中傳說會有神人來做田單的老師。

這是有一個士兵調侃說:“我可以當老師?”田單將計就計,把這個士兵包裝成了神人,並以他爲師,每當發佈法令約束軍民時,就說時神師的旨意。

再用離間計

之後田單又散佈了兩個謠言,第一個就是說他怕燕軍割掉齊軍俘虜的鼻子,並把他們放在燕軍陣前與齊軍作戰;第二個就是害怕燕軍挖掘我們城外祖先的墳墓,侮辱我的祖先。這燕軍就跟弱智一樣全都上當了。

當齊軍將士在城上看到俘虜被割掉鼻子和祖先的屍體被侮辱時,都悲憤交加,誓與燕軍決一死戰。這樣一來同仇敵愾的效果已經達到了。

最後田單爲麻痹燕軍,便用老弱婦孺來登城守望,又派使者詐降,此時燕軍已然圍城三年,早已無心戀戰,聽到敵人要投誠的消息後,更是懈怠了。

收復失地

所有準備工作都做好了,決戰的時候終於到了,田單集中城內千餘頭牛,牛角綁上尖刀,尾巴綁着浸油蘆葦,身披五彩神龍外衣,當夜牛尾點火,牛負痛衝向燕軍大營,隨後跟着五千精兵,這就是歷史上出名的火牛陣。

火牛陣

結果是大敗燕軍,主帥騎劫被殺,田單率軍乘勝追擊,盡收失地七十餘城。

後世呂布表示:“昔樂毅攻齊,呼吸下齊七十餘城,唯莒、即墨二城不下,所以然者,中有田單故也。”

後迎回流亡在外的法章回國即位,就是齊襄王,田單受封安平君,拜相。

值得一提的是,田單復國功勳很大,而且威望很高,當時六國都以爲田單會自立爲王,但是他卻淡薄君位,不過後來齊襄王對他漸漸產生不滿,因爲齊國人只知有田單不知有齊王,遂起殺心,不過沒有得逞。

後趙國竟以“濟東三城令盧、高唐、平原陵地封邑市五十七”來換田單,這正好趁了齊襄王的心意,把田單送到了趙國。不過後來田單隻爲趙國攻下了燕國三座小城,再無建樹,感覺趙國虧大了!

田單的軍事才能並不是非常出衆,但是他對人心的把握已然達到了一定的境界,能夠爲齊國復國,又不貪戀權力,甘心迎回太子,能做到這點實屬不易,不過終因功高蓋主而被流放也實在讓人唏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