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極客公園

不走尋常路的中國移動

如果你對中國通信發展史有一定了解,你也許知道中國移動曾經有過不少‘奇怪’的嘗試,比如像是 3G 時代的 TD-SCDMA 網絡制式,在 WCDMA 擁有着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中國移動‘被迫’選擇了 TD-SCDMA。

講道理,TD-SCDMA 是國際電信聯盟批准的三個 3G 標準之一,作爲中國首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無線通信國際標準,TD-SCDMA 確實有着里程碑般的意義,但問題就在於 4G 標準幾乎不會改變的情況下,TD-SCDMA 並沒有辦法向 4G 網絡平滑過渡。也就是說,在 3G 時代選擇它,就要接受當 4G 到來之時,基站改造升級的花銷可能是別家的幾倍。

況且 TD-SCDMA 和 WCMDA 在用戶端的體驗天差地別,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動物是用嘴巴來喫飯的,但硬說用鼻子來喫,似乎也是可行的,但過程就相當痛苦了,而 TD-SCDMA 顯然是後者。站在另一個角度來思考,中國移動應該也有自己的苦衷,三家運營商分別拿到三個網絡制式,這也是半推半就的結果,並非選擇,或許這就叫做權衡之計吧。

就算不考慮其他兩家運營商的生存問題,TD-SCDMA 畢竟有着里程碑式意義,終歸是要有人去支持一下的,不然面子上怎麼過得去,但這種不計成本的強推,就會帶來很多不該有的負擔。這種負擔終究會轉嫁給用戶,比如像是中國移動在 3G 時代的定製手機,彼時中國聯通應該是最幸福的,換個 ROM 基本就是定製機了,但中國移動還得魔改下,機型和外觀細節與國際版產品都有所區別。

當時中國移動定製機有個別機型,機身上會帶一根天線,那是用來看電視的,這種設計在日韓比較常見,在中國那可是風頭正勁的手持電視業務。兜了一圈,終於說到了本期極客博物館的主角——CMMB 手持電視。

慘淡收場的中廣傳播

先來回顧下 CMMB 整個發展過程,2006 年 10 月國家廣電總局發佈了移動多媒體廣播行業標準——CMMB(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具體的技術特性就不過多介紹了。但在當時其實有更好的 T-MMB 標準可選的情況下,這劇情幾乎復刻了剛纔講到的 TD-SCDMA 和 WCDMA 的故事,只不過這次是廣電和工信部之間的爭奪,這裏面的一些愛恨糾葛也不展開聊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瞭解一下。

拋開技術細節不談,CMMB 手持電視這類產品很好理解,廣播電視行業當時正在經歷着從有線電視像無線電視的探索與發展,誰能霸佔移動終端的入口,誰就能擁有未來。

可是 10 年不到的時間裏,國家廣電總局爲了 CMMB 專門成立的全資子公司中廣傳播被劃歸了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管理,700MHz 頻段也一起被打包了,成立了中廣移動。這個投資 100 多億的項目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不得不說的是,藉着 2008 年奧運會這股東風,CMMB 靠着當時的免費服務也成功吸引了不少用戶。

之所以最開始提到了中國移動和 TD-SCDMA,是因爲他們與國家廣電總局和 CMMB 的組合很相像,而且中國移動也是中廣傳播的獨家合作伙伴。所以在聯通和電信的定製機上,我們都沒有見到過 CMMB 功能,這種排他的合作模式,也是失敗的原因之一。

有天線還能看電視的 MP4

故事就不多講了,一起來看產品。CMMB 手持電視當時一般是以 MP4、中國移動定製手機、車載導航等大屏終端的形式存在。極客之選手中的這款產品要感謝 ID 爲‘Useless-Boom’的網友,他表示家裏人在廣電工作,所以當時家裏有一些 CMMB 的設備,他覺得這些產品挺適合作爲《極客博物館》的選品,於是就私信聯繫了我們。

這款型號爲 DM8623 的 CMMB 手持電視來自於深圳的一家廠商,整個包裝就帶着一股年代感,包裝裏面除了主機,還有一個底座,通過四個金屬觸點可以給主機充電,並且讓主機能夠保持一個較爲直立的狀態,方便用戶放在平面上使用。

充電器的構造很神奇,USB 接口是用一個延長線接出來的,完全無法理解多出來這一段線材的意義在哪,主機上的充電接口使用的是 mini USB,這個接口也相當有年代感了。除了以上這些,包裝裏還附贈了耳機,這也是考慮到這個產品特性,能夠讓用戶在外也能使用耳機聽聲音。而且,如果要使用收音機功能的話,也必須要插上耳機纔可以,按理說插耳機是爲了讓耳機線材能夠充當天線,更好的接收廣播信號,可這個手持電視明明有天線卻依舊要插耳機就很讓人不解。

這臺 CMMB 手持電視整機尺寸並不算大,正面是一塊 3.5 英寸的 TFT 屏幕,分辨率爲 320×240 像素。這塊屏幕素質在當時應該算是平均水準,大部分 MP4 設備都是差不多的分辨率,那時候也沒有什麼 PPI 的概念,不過 TFT 材質的屏幕在強光下的顯示效果以及可視角度都很難令人滿意,但現如今習慣了 1080P、2K、4K 甚至 8K 分辨率的我們再來看這塊屏幕,用‘大色塊’來形容都不爲過。

作爲一個‘多媒體娛樂終端’,它不僅僅支持 CMMB 業務,還能夠播放多種格式的視頻和音樂,支持電子書功能以及圖片瀏覽,並且還支持 microSD 卡,可以說功能還是挺全面的。除此之外,像是錄音、收音機、日曆等功能也都是支持的,算是個比較合格的 MP4 產品了,即使不看電視看看下載的電影資源也挺不錯的。

已經被大屏時代‘馴化’的我,剛一開機就在屏幕上點按滑動起來,結果發現機器並沒有反應,這才意識到機身頂部的那幾個按鍵纔是控制鍵。從左到右依次是播放鍵、音量加減鍵、返回鍵、左右選擇/快退快進鍵、菜單鍵,但它的操作邏輯就很迷,比如需要選擇選項時,有的界面是豎向排列,也有橫向排列的,有的是在不同按鈕上切換就需要使用菜單鍵,我摸索了一段時間纔開始逐漸找回 2006 年的操作邏輯。

多說一句,CMMB 手持電視本身帶有電池,但因爲時間太過久遠,再加上電池本身已經無法正常使用,只能接電源使用,在拍攝過程中電池鼓包了。另一方面,因爲塑料外殼的老化,電池鼓包之後把殼子撐開了,卡扣也隨之碎裂,這也是上圖中按鍵之間的飾板有很多碎裂的原因。

CMMB 手持電視功能,是開機之後的默認首選項,進入之後就可以選臺了,如果是首次使用還需要‘搜臺’,簡單來說 CMMB 手持電視就是把以往的有線電視信號變成了無線電視信號,爲了能有一個更好的信號表現,用戶使用時需要把天線打開,如果條件允許最好周圍不要有金屬遮擋物,不然信號會被屏蔽掉不少。

儘管 CMMB 業務目前已經是停擺狀態,但在這臺設備上我們依然成功搜到了 7 個臺的信號,並且都能正常播放,除了 CCTV 以外還有北京衛視的信號。在網絡上如果你搜 CMMB 的話就會發現,很多網友都表示北京目前只有 CCTV13(新聞),其他都是加密頻道,但這臺設備顯然能夠看到更多臺,但後面的‘¥’符號不太理解是什麼含義,因爲選擇這些頻道也沒有提示收費。

剛纔提到了它的屏幕是 3.5 英寸,因爲時代的原因畫面比例爲 4:3,但顯然現在的電視臺信號都已經變成了 16:9,儘管能夠正常播放電視臺的畫面,但畫面的縱向被拉伸了,看起來怪怪的。要知道的是,就連‘新聞聯播’都在前幾個月變成了 16:9 的畫面,這個 4:3 的規格確實太過老舊了。

當我拿着這臺設備看電視時,總有種之前聽廣播的感覺,整個人會被帶入到那種懷舊的情緒裏。曾經我媽在住院時,因爲醫院不提供 Wi-Fi,也用過一段時間 CMMB 手持電視。這些設備的屏幕雖然不大,畫質也很渣,因爲信號的問題偶爾會斷斷續續的,但槽點很多的它用來打發時間還算是合格的。

被動式的內容必然走向衰落

CMMB 手持電視採用了的是推送式廣播,也就是說用戶端只能被動的接收內容,給你什麼就看什麼,這和有線電視模擬信號時代如出一轍。2008 年奧運會讓 CMMB 迅速積累了用戶,2009 年三大運營商的 3G 網絡陸續開始正式商用,移動互聯網的崛起開始讓 CMMB 這種被動式的內容逐漸被拋棄。

移動互聯網時代,更多用戶開始習慣點播式內容的出色體驗,隨着 3G 網絡的逐漸普及,優酷、土豆、愛奇藝等視頻平臺均開始發力。似乎從那時候開始,年輕人和電視就漸行漸遠,本想大展鴻圖的中廣傳播,只能眼睜睜的看着 CMMB 走向死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