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19日,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作戰。本來按照中央軍委和志願軍司令部的安排,志願軍將在平壤—元山一帶構築陣地,抵抗侵略者。奈何朝鮮人民軍兵敗如山倒,在志願軍開拔的同一天,朝軍就丟了平壤,並在之後的幾天內一路敗退,眼看就要被趕進鴨綠江餵魚。這樣慘淡的局面打亂了志願軍的部署,因此,彭德懷要在極爲不利的情況下再次制定新的作戰計劃。

此時的"聯合國軍"分爲東西兩路,分別向中朝邊境撲來,計劃在。中央軍委和志司根據這一形勢,立馬改變了部署,毛主席在給彭德懷的電報中指出"先在朝鮮北部尚未喪失的一部站穩腳,尋機打些運動戰"。根據這一指示,彭德懷決定,集中優勢兵力,在東線的雲山、熙川和西線的黃草嶺、赴戰嶺地區兩線分別挫敗"聯合國軍"的攻勢,然後再以重兵突擊"聯合國軍"東西集團的連接處,從而使其全面崩潰。

第一次戰役示意圖

10月25日,韓軍第六師靠近我軍在雲山的防線,駐守雲山的是志願軍40軍118師,該師師長放過了韓第六師的先頭部隊,待其大部隊到來時,再突然開火,將其攔腰斬斷。與此同時,第119師的一個團迅速抄了韓6師的後路,自仁川登陸以來,韓軍一直憑着美軍狐假虎威,雲山戰鬥一打,韓軍立馬原形畢露,迅速全軍崩潰,29日晨,韓6師已經基本被殲滅。韓1師和韓8師一度趕來支援,但是彭德懷元帥早有預料,39軍116師早就埋伏在援助的必經之路上,直接三面包圍了前來支援的韓1師,打的其傷亡過半,狼狽南撤。而韓8師看到友軍的慘況,不戰而退。

韓軍在志願軍的打擊下迅速崩潰

雖然得知韓軍遭到了中國軍隊的痛擊,但是麥克阿瑟仍不以爲意,只覺得中國師象徵性的出兵,仍然命令部隊繼續北上。10月31日,英軍第27旅抵達定州、宣川;美軍第24師前進至泰川、龜城,第一師騎兵由平壤調往雲山、龍山洞地區。"聯合國軍"在西線的兵力雖已達到五萬多人,但是十分分散,而我軍又補充了第50、66軍,實力大爲增強。彭德懷決定,發揮我軍的運動戰技能,重挫"聯合國軍"。

11月1日清晨,40軍主動撤出雲山,至黃昏時分,美軍第一騎兵師趕赴雲山,還沒來得及紮寨休息,就遭到我軍密集的火炮打擊,同時,40軍將士也趁機主動發起了進攻。騎1師立足未穩,無力招架。至3日夜,騎1師已經傷亡四千餘人,基本喪失了戰鬥力。與此同時,38軍攻克軍隅裏東北龍登裏、飛虎山等地後受阻,42軍125師佔領德川,第50軍突擊至鐵山、古軍營洞地區,眼看"聯合國軍"有被包餃子的風險,麥克阿瑟緊急下令騎1師火速撤退。至5日,美軍已全部撤至清川江以南,我軍也停止追擊,西線戰鬥基本結束。

第一次戰役,志願軍獲得了初步勝利

在西線激烈戰鬥的同時,東線的我42軍則憑藉黃草嶺、赴戰嶺地區山地衆多,美軍機械化裝備無法展開的地形優勢,頑強阻擊美第十軍、韓3師的進攻。在這期間,"聯合國軍"甚至出動了40多輛坦克和200多輛裝甲車組成的突擊隊,指望可以一舉鑿穿我軍防線,但是42軍的將士憑藉地形優勢,仍然牢牢地掌握着陣地。至7日,美軍激戰一週,僅前進了4公里,隨着西線美軍的潰敗,美第十軍不得不主動撤退。至此,第一次戰役宣告結束。

美軍雖然受挫,但是沒有傷筋動骨

第一次戰役,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軍聯手浴血奮戰13天,殲滅了"聯合國軍"一萬五千人,將敵人從鴨綠江邊趕回了清川江南岸,初步穩定了朝鮮的局勢,粉碎了美國人在感恩節前佔領全朝鮮的計劃。但是,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罷了,更殘酷的戰鬥還在等着志願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