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上午,2020首屆(靈壽)太行山全域旅遊交流大會在靈壽縣錦繡大明川風景區成功舉行。本次大會邀請到了衆多業內知名專家學者、行業代表、河北省內太行山沿線重點縣(市、區)政府及旅遊部門有關負責人,大家就太行山各省市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與鄉村振興、區域協同發展等議題進行廣泛討論和研究。

大會期間,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文化和旅遊部十四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張輝帶來了題爲《創新與融合——太行山全域旅遊新未來》的主旨演講。張輝深度剖析了中國旅遊行業的整體發展趨勢與太行山沿線旅遊發展特點,爲靈壽全域旅遊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的理解與建議。

張輝帶來了題爲《創新與融合——太行山全域旅遊新未來》的主旨演講

政策紅利助推 太行山全域旅遊發展迎來重大機遇

張輝表示,在中國的地理板塊中,太行山是一個很重要的版塊。它既是中國東部的重要的山脈,也是中國精神的承載地、太行精神的發源地,同時也是華北平原的重要生態屏障。太行山全域旅遊在全國整體旅遊行業中起步雖晚,但潛力巨大。

今年9月21日,國務院批准《太行山旅遊業發展規劃(2020—2035年)》。以國務院的名義發佈規劃,縱觀全國的山脈景觀,太行山具有唯一性。在此背景下,太行山全域旅遊迎來了發展的重大機遇。

“如果靈壽想要抓住太行山的旅遊發展的‘黃金’期,核心問題是要打造兩個標杆。”張輝說道。

第一個標杆,把太行山區域打造成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樣板區。

“太行山沿線跨越了四個省份的78個縣區,然而這4省的現有旅遊水平與我國江浙一帶還有不小的差距,所以希望這些縣區可以通過產業聚集和產品開發,成爲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樣板地區,成爲中國服務的樣板地區。”張輝說道。

第二個標杆,把太行山地區打造成“兩山”理論的實踐地。

“‘兩山理論’自提出之後,在大尺度的層面上要形成實踐,這是繼工業化之後旅遊化的發展定位,這個‘重任’放在了太行山。未來,這個定位將爲太行山區域78個縣的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也讓我們今日的會議變得更有意義。”張輝表示道。

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文化和旅遊部十四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張輝

明確功能定位 真正實現靈壽旅遊高質量發展

在《太行山旅遊業發展規劃(2020—2035年)》正式批覆後,太行山全域旅遊的發展將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對於靈壽縣全域旅遊的發展方向,張輝也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靈壽縣的旅遊業要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飛躍。張輝表示,雖然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與豐富的旅遊資源,但由於資源與市場的絕對不對等,導致我國旅遊業整體發展與發達國家還存在着明顯的差距。國內整體旅遊產品形態、服務方式、運行方式還不能較好的滿足國民的需求,靈壽應積極吸取經驗教訓,通過政府、相關部門、景區公共推動,合力打造靈壽的精品旅遊產業,推動旅遊業內涵式發展。

其次,要明確靈壽在太行山全域旅遊中的定位。張輝表示:“太行山400公里,如果我們不找到合適的定位,不能形成和其他縣的錯位發展,那麼靈壽在太行山的高質量發展就會受到限制。”

對此,張輝爲靈壽的發展定位提出了幾點參考。“戶外的山地運動已經成爲疫情之後的亮點,靈壽作爲風景秀麗、溫度適宜的淺山山區,可以圍繞山地戶外運動,建立出設備完善的露營營地;此外,這裏的環境和溫度也適合建設山地康養度假地;靈壽‘千年古城’的歷史與‘中山國’的獨特文化,也具有發展民俗旅遊的優勢。”

會議現場

第三,靈壽應深入探索本地山地度假的開發方式和旅遊方式。對於淺山區來講,它的生態非常脆弱,同時經濟欠發達,資本問題、環保問題壓力很大。在這種情況下,靈壽要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可持續發展”道路,這將對太行山整體的開發具有典型的示範意義。

最後,要完善靈壽的旅遊治理結構。“當旅遊從‘小旅遊’走向‘大旅遊’的同時,我們原先的旅遊治理結構是已經很難滿足了。”張輝表示,曾經的旅遊業治理,僅僅靠政府與相關旅遊部門便可,如今隨着越來越多平臺與社會資本的注入,旅遊業與所輻射的相關產業邊界已經變得模糊不清,在這種情況下,靈壽應該動用相關部門,全力解決旅遊治理結構,靈壽的旅遊行業才能真正的實現高質量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