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已揭曉,法國科學家埃瑪紐埃勒·卡彭特(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科學家珍妮弗·安妮·杜德娜(Jennifer A. Doudna)獲得這一獎項,以表彰她們“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編輯的方法”。

兩位科學家將CRISPR/Cas系統改造成了基因編輯工具,給出了基因編輯領域中最有效的工具——CRISPR/Cas9。該工具的問世可謂是基因工程誕生以來生物醫學領域最激動人心的突破,近些年來一直是諾貝爾獎的熱門候選。CRISPR/Cas9在醫學、農業、工業領域有着廣泛的應用前景,該技術背後有着一大批傑出科學家的辛勤付出。或許正是因此,該技術的專利之爭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兩位科學家獲獎的消息傳出後國內馬上有了討論聲:華人科學家張鋒怎麼沒有獲獎?張鋒及其團隊第一次將CRISPR/Cas技術用於真核生物的基因編輯,張鋒及博德研究所在美國擁有CRISPR/Cas9技術應用於真核生物的專利。張鋒也一直被看好能夠因基因編輯技術獲得諾貝爾獎。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兩位得主曾就CRISPR專利之爭將張鋒告上法庭,可結果並不如她們所願,美國最高法院判決張鋒的專利有效。

在CRISPR技術獲得諾貝爾獎之前,該技術已經斬獲過多個大獎。幾乎每次卡彭特和杜德娜都出現在獲獎者的名單中,張鋒和她們一起登臺領獎的機會少很多。有時候還會有張鋒之外的科學家和卡彭特、杜德娜一起獲獎,而那時張鋒卻不在獲獎者的名單中。從中可以看得出,卡彭特和杜德娜更容易獲得科學界的認可,她們在基因編輯領域做出的貢獻是最突出的,她們獲獎是衆望所歸。

張鋒沒有獲得諾貝爾獎,我們可以爲之表示一下惋惜,但沒必要因爲他的華人身份而放大解讀。也沒必要因張鋒贏了官司而認爲他沒有獲獎有些冤。法庭講法庭的道理,科學界有科學界的規範,諾貝爾獎有諾貝爾獎的評選方法,其他大獎有其他大獎的評選方法。張鋒贏了官司卻輸了諾貝爾獎,這是因爲法庭和科學界是用不同的尺子丈量他們的成就。

翻看朋友圈看到了張義國教授對張鋒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的評價:“這裏有一個根本原因,西方價值觀體系裏非常不喜歡‘小聰明走捷徑’,更討厭‘無理取鬧糾纏’。改變科學世界的只有兩種人:第一種是大膽顛覆的‘瘋子’,另一種就是執着耕耘的‘傻子’……因此無法到達瑞典諾貝爾獎的領獎臺。”張義國在美英工作多年,在拓撲遺傳學領域做出了開創性的研究,前幾年回到國內工作,熟知中西方國家的科研環境。

饒毅在朋友圈裏寫了一副對聯:獨到的原創比緊密的競爭更優雅,發現和發明較發表和展示更重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