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工具人17号,系国内顶尖合资车企新能源资深主管工程师

8月20日,一辆北汽EX360电动车在福建三明市的充电站冒烟并起火,在消防员用水枪降温时发生了剧烈爆炸。

短短一周后,8月27日,在长沙街头一辆北汽新能源EU500纯电动汽车再次在大街上自燃。现场火光冲天,浓烟滚滚,车辆的机舱和乘员舱被彻底烧毁。

同一天,网上再次传出一组北汽新能源EU5在充电时发生自燃的图片。

如此密集的自燃现象,是偶然还是必然?我们粗算一下,截止去年底全国新能源车保有量为381万辆,2019年5~12月有报道的新能源车自燃案例为113起,相当于每周每一百万辆电动车里面有一辆会自燃;截止到2020年8月,北汽新能源车的市场保有量约为50万辆,单周三辆的成绩,相当于每周每一百万辆会自燃6辆,是行业平均水平的6倍之多。

自燃固然是概率事件,并且根据美国消防协会(NFPA)和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观点来看,燃油汽车发生自燃的概率大约是小于万分之二,是电动车的五倍。然而,尽管无论燃油还是电动车的自燃都无法彻底避免,频频自燃的北汽新能源表现还是过于“极端”了。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孚能科技、宁德时代等上游电芯供应商质量不合格,还是北汽新能源没有能力设计出安全合格的动力电池包总成?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弄明白电池是怎么自燃的。自燃其实是锂离子动力电池热扩散过程,动力电池一般为三级式设计,电芯-模组-整包。发生热失控的顺序为,单电芯热失控’剧烈反应升温,伴随冒烟’热失控逐步扩散到其他电芯乃至其他模组’最终发生化学和高压电气短路并起火爆炸。

北汽EX360采用的是孚能科技的电芯模组,整包重量395kg,动力电池组能量48kWh,整包能量密度122 Wh/kg,按照电芯到整包的集成效率60%计算,可以反推出使用的电芯为200Wh/kg,大概率为NCM532的镍钴锰三元锂电芯,属于2018年的主流产品,理论上热稳定性比当下的高镍高比能量电池要好很多。

而且戴姆勒还是孚能科技的大股东,侧向说明孚能科技的电芯模组已经得到了奔驰的官方认可,德国佬应该不会傻到拿自己未来纯电产品的质量安全开玩笑。

以此来看,问题大概率出在北汽新能源在设计电池包总成和整车安全测试的环节。

该电池应该是按照GB/T31467.3-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3部分: 安全性要求与测试方法》进行准入的。虽然一定得满足国家法规才能上市,但消费者可能不知道的是,即使通过了这个标准,也不代表电池包100%没有问题。比如在泡一次水、过充几次电的情况下,再用滥用测试的“不起火,不爆炸”为衡量标准,就不尽合理了。

更有意思的是,通过一篇形似官方软文的介绍,我发现了北汽新能源对于自身产品的安全性要求标准是这样的:“EX360电池系统在模拟的极限颠簸环境中,承受振动冲击长达6个小时后,电池系统连接依旧可靠,结构完好并且无装机松动。水泡、高盐、强腐蚀的严苛条件下,EX360搭载的达到IP67防尘防水等级的电池经受住了考验,没有发生意外。此外,EX360还通过了严苛的整车涉水试验,只要路面积水在30厘米以下,都可以驾驶EX360放心通过。”

这就是你们在设计电池包时定下的关键特性矩阵?首先,振动是模拟正常使用工况的测试,根本谈不上滥用测试;其次,仅用“长达”6小时来模拟整个生命周期10年的使用工况,实在过于宽松;第三,测试后的“电池包外观结构完好,装机无松动”这种目视检查是最表面、也是最初级的判定标准, 虽然没有起火爆炸,但单凭外观根本没法判断内部结构、电气安全(绝缘耐压等)和电池功能是否还处于正常状态。

还有,30cm的涉水测试就叫做严苛,防尘防水的判定标准是“没有发生意外”...也未免有点过于小儿科。看到这,我大概明白北汽新能源为什么接二连三地像烟花一样自燃了——宽于律己,没有过强的责任意识和研发水平,连NCM532这种低镍电池的安全问题都把控不好,就急忙推向市场捞一波政策补贴,你不上新闻谁上新闻。

我说北汽新能源,在你疾驰向前、抢占市场的时候,也别忘了适当减一减速,从后视镜里看看已有的隐患和问题。追求创新与保证安全并不矛盾——不论是受制于低成本、高密度、长续航、可快充等需求压力,还是为了眼前高额的补贴,如果没有安全可靠作为根本保障,终归只会落得一个逐渐失去市场、无法打动消费者的结局。

毕竟大家花钱买的是台可以平安出行的车,而非一场大型不定时烟花表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