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至12日,2020首屆(靈壽)太行山全域旅遊交流大會將在靈壽縣錦繡大明川風景區舉行,本次大會旨在凝聚太行山地區優質文化旅遊資源,以太行山人的共克時艱、發展家鄉、攜手共贏的目標爲契機,充分就太行山各省市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與鄉村振興、區域協同發展等議題進行廣泛討論和研究,提升太行山全域旅遊的整體概念,將“太行吾鄉”的概念深入太行山全域旅遊戰略當中來,共謀太行山全域旅遊的黃金時代。圓桌對話作爲論壇的重要環節之一,針對“大美靈壽、自在之境”——打造太行山休閒文化旅遊品牌的靈壽實踐進行深度剖析,圍繞太行山全域旅遊發展現狀探討未來太行山全域旅遊將如何發展。圓桌對話環節中,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副會長、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峯作爲嘉賓進行激烈討論並在對話中對靈壽未來發展提出建設性意見。

旅遊產業溢出效應 帶動靈壽衆多產業發展

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相通但又有着各自的特點,旅遊原來更偏向於觀光,文化產業更偏向於體驗,而文化體驗有很多是用IP來做體驗、講故事的。文化產業的產業鏈被稱之爲內在的產業鏈,即文化產業IP從一開始就是屬於公司的,而旅遊產業被稱之爲外在的產業鏈,所謂外在的產業鏈就是指產業的收入是分散在其他地方,而非旅遊產業的本身。這就叫做溢出效應,產業帶動性。

陳少峯表示,旅遊產業特別適合政府做,因爲政府在做旅遊產業的時候能夠涵概到周邊整個的產業鏈,它能夠具有產業的帶動性。政府在發展旅遊產業的同時需要有適度的產業的配套,才能夠讓當地的旅遊產業不僅可以發展起來。“既然旅遊是區域最重視的產業,而這個旅遊又有這種溢出的效果,產業帶動性,那我覺得政府支持應該是很好的一個事情。”陳少峯說。

龍頭項目吸引遊客 把故事融入文旅產業

旅遊和文化旅遊是兩種旅遊,一種是觀光型旅遊,一種叫體驗型旅遊,陳少峯表示,體驗型旅遊就需要叫“無中生有”的策劃產品。目前大多數搞旅遊的人都在研究山水,但旅遊的多數收入不是來自於山水本身,而是來自創意和策劃。據悉,迪士尼在上海一年的收入就相當於中國最大的十個旅遊公司的總收入加起來之多,迪士尼的用IP來做旅遊,這就是最典型的旅遊。

陳少峯推測,未來的文旅融合,可能文化佔兩成,觀光佔一成,就是“2+1”的格局。文化當中最重要的是講故事,目前有兩個大文化產業,其中一個就是通過講故事,從IP變成落地的體驗。最終做成品牌,還要有具體的產品。

針對靈壽的旅遊IP,陳少峯建議,要把靈壽的旅遊變成靈壽的故事、靈壽的活動,衆所周知現在講故事能夠帶動旅遊。甚至可以做落地的體驗,中國最大的旅遊問題是“我有錢你不讓我消費”,靈壽也不例外,目前靈壽的夜晚活動項目缺乏消費的場景,這就需要靈壽有一個龍頭項目把它帶動起來,這個就可以帶動整個產業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