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过后,引进片市场仍有极大的类型刚需。

文/七月

少见的意式爱情喜剧。

作为2019年意大利同期上映的本土电影票房冠军,奇幻爱情喜剧题材的引进片《重生小确幸》定档10月31日,其实针对引进片市场在类型题材上的优质内容供应缺失,从不同维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补足。

毕竟,如今的国内电影市场里,优质内容确实能够凸显出来,但观众对更多不同类型的优质影片仍然有着极大的刚需。这已经让引进片市场暴露出其问题所在。

回过头来看,随着《看不见的客人》在国内市场上获得了不错的市场表现,“悬疑风”成了引进片市场最后一个因类型而走红的小高潮,接下来扎堆进入市场的基本上都是这种口碑并不差的悬疑类型题材的引进片。

频繁上映的同类型影片都有着精良的制作,却没有更多新的体验,反而引进了观众的审美疲劳,再难出现卖座。相较之下,反而是改编自引进片的悬疑类型题材国产片开始有了更好的票房成绩和口碑数据。

显然,对于升级至新阶段的国内引进片市场来说,接下来该如何发展,是需要进行思考和探讨的一个重点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重生小确幸》的差异化类型优势和更有深度、更易引起现实共鸣的内容,或许能够助力引进片市场挖掘引进片类型空间的更多可能性。

1

—类型上的“重生”—

差异化优势。

实际上,引进片在国内电影市场拉开第一阶段的发展时,以B级动作片为主的影片一度成为了市场的热门类型。由此,杰森·斯坦森等好莱坞动作演员在国内市场开始获得了相对不错的认知度。

随着整个市场进入了深度调整期,单靠大IP和流量的“外壳效应”已经无法获得青睐,引进片自然也面临着调整。在这一过程中,以《看不见的客人》为例的悬疑、犯罪类型题材引进片拥有国内市场较为稀缺的烧脑型内容,在市场上获得了相对不错的口碑和票房。可惜的是,接下来跟风引进市场的都是口碑不差的同类型影片,但因为缺乏足够的差异化内容,反而加快了观众审美疲劳的到来。

纵观影院复工之后,已经上映了超过15部引进片,动作、冒险、喜剧等类型一应俱全,但有了明显的分类:小众题材的文艺片和悬疑或犯罪类型片。这意味着,类型相近的引进片们需要更激烈的竞争才能从市场上凸显出来,明显不同的电影反而更易抢占“类型”先机。

对于刚刚定档10月31日的《重生小确幸》来说,作为一部奇幻爱情喜剧引进片,其本身最大的优势便在于,“奇幻+爱情+喜剧”的复合类型在类型较为重复的国内引进片市场上拥有的差异化。

具体来看,近几年的市场上,国产片虽然一直有着不少“奇幻+爱情+喜剧”的复合类型影片不断出现,但引进片更多集中在“爱情+喜剧”或者“奇幻+喜剧”,在同样是“奇幻+爱情+喜剧”、票房破千万的引进片中,近3年来只有一部《水形物语》。相较之下,“奇幻+爱情+喜剧”的更复合组合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更多的类型竞争力。

《重生小确幸》本身的类型差异性正是影片在目前的优势之一,而且从长远的角度来说,这也给逐渐陷入引进片类型单一化的当下市场在类型尝试上带来了新的思考。

2

—靠什么拿下意大利票房冠军?—

深度。

从2018年单《后来的我们》和《超时空同居》就拿下了超22亿票房,到去年涌现了《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超9亿的现象级影片来看,爱情片作为一个商业电影的大类型,在国内市场上依然存在着不小的刚需。

但在去年的市场上,上映的44部爱情片中仅有7部票房过亿。爱情类型片面临着更加明显的两极分化市场表现,如何寻找自身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便成为了一个重点。毕竟,大量爱情片因为缺乏足够的辨识度和内容深度的影片而在市场上掉队,更有深度、现实感的影片可能更容易被市场看到。

“如果你被告知,你的生命只剩下1小时32分,你会用来做些什么?”《重生小确幸》从男主角保罗这样一个平凡的生活视角出发,向更多的普通大众提出了直击人心的疑问。从影片的呈现来看,导演希望观众能够跟着男主角保罗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从父亲、丈夫、朋友等不同身份安排所有他认为最重要的事情而进行思考,哪些是自己生活中微不足道却应该要珍惜的人和事。不难看出,影片内容本身就具有“深度”所赋予的独特性。

实际上,《重生小确幸》改编自意大利著名作家弗朗西斯克·皮克罗发行的小说《微不足道的幸福》和《微不足道的不幸》。小说通过幽默的讽刺,提醒着读者们哪些是人生中幸福的时刻、需要珍惜的时刻。在原著小说的加持下,《重生小确幸》本身所承载的“深度”毋庸置疑。尤其是,在改编电影的过程中,影片极大程度上保留和诠释了原著的内容。

其次,《重生小确幸》的导演丹尼埃尔·卢凯蒂曾多次获得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提名,他以及男女主角演员皮弗、托妮还曾获得一系列其他奖项。这种强强联手,能够为影片的质量保驾护航,也是《重生小确幸》成为2019意大利同期上映本土电影票房冠军的原因之一。

同时,这样有实力的卡司阵容还决定了,《重生小确幸》在爱情、喜剧等类型元素上还具有更多的艺术“深度”。例如,影片的拍摄手法中采用了不一样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在画面中呈现了充满阳光、色彩鲜明的欧洲生活场景。

对比之下可以看出,《重生小确幸》这样的“深度”是其他同类型影片所不具备的,更是增加了影片在市场中突围的砝码。

3

—“普世”价值观的共鸣—

从个人认同到群体共鸣。

近几年的国内电影市场里,口碑对于票房的驱动作用,已然让市场环境发生了明确的变化,越来越多满足观众观影需求的优质内容开始在市场里拥有一席之地。

尤其是,观众对于“共鸣要求”也在增强,无论是故事共鸣还是情感共鸣,更易引起现实共鸣的优质内容可能更容易获得口碑和票房的双赢。毕竟,现实共鸣所具备的“普世性”特点,是通过普通个人的现实表达,实现与大众群体在情感和人性上的认同。

而对于爱情片来说,其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故事共鸣基础,如果在其中贯穿更多的能够引发现实讨论的情感共鸣,更容易实现观众的现实共鸣,并在市场上获得口碑和票房双收。《后来的我们》就做出了一个在市场上站得住脚的示范,在两个北漂青年爱情故事的基础上,揭露了“北漂族”奋斗路上所遭遇的春运、群租房、长时间通勤等艰难生态,能够引起观众对电影的更多认同。

如今的市场上,观众观影对“共鸣”有所需求成为了必然趋势。从《重生小确幸》来看,影片其实已经展现出了与之相契合的特点。

作为2019年意大利同期上映本土电影票房冠军,《重生小确幸》有着不错的海外口碑,实质上证明了影片实现了从个体认同到群体共鸣的过程,具备能够引起大众共鸣的“普世”价值观,这或将成为影片在市场中立足的一个关键——《重生小确幸》这种“普世”共鸣想必会较容易传递给国内观众,从而通过释放口碑去引导更多的观众入场。

具体来看,皮弗饰演的影片男主角保罗是个工程师,有着所挚爱的妻子和女儿儿子,只是这世界中的一个普通人。保罗粗心又有点幼稚,对现实生活有着各种抱怨还爱幻想,还喜欢驾驶摩托车带来的风驰电掣“自由感”,这样一个并不完美的人物角色恰好是更多普通个体的真实写照。在保罗这个会骑着摩托车闯红灯的“普通个体”身上,发生了父亲、丈夫、朋友等不同身份的故事,想来更易引起大众的认同和共鸣。

除此之外,影片也将聚焦“生命无小事,珍惜眼前人”的情感主题。男主角保罗因为车祸意外身亡,又意外获得了由天堂员工陪伴的“死而复生”机会,在这最后92分钟里,他开始不断认识到有哪些应当珍惜的人和事被自己之前忽略了,由此发生的一连串笑中带泪的故事显然能够激发观众对“人生无常”产生最强烈的现实共鸣。这其实能最大程度上打破观影圈层的束缚,引发更多观众的感同身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