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妝詞》者邊走,那邊走,只是尋花柳。那邊走,者邊走,莫厭金盃酒。

1.王衍

王衍,字化源,是前蜀國王王建的兒子,也是前蜀的最後一位君主。

公元918年,王建去世之後,王衍繼位,僅僅七年後的公元925年,他舉國降唐,在第二年就被唐莊宗斬草除根,年僅二十八歲。

作爲一個統治者,王衍顯然是不合格的,生於後宮之中的王衍根本不具備政治家應有的各種素質,他不是一個合格的管理者,更像是一個紈絝子弟。

在沒有電腦遊戲和電子競技的時代,除了沉迷於花叢之中外,上層社會總要搞點“高雅”的東西,所以對於這些貴族紈絝來說,最好的娛樂手段就是沉浸在花色文學和靡靡之音中。

王衍治國理政不行,搞這些東西卻是行家。

《十國春秋·卷三七》記載,王衍“頗知學問,童年即能屬文,甚有才思,尤酷好靡麗之詞,常集豔體詩二百篇,號曰《煙花集》,凡有所著,蜀人皆傳誦焉。”

不過在這二百多篇的《煙花集》中,今存只有兩首,其中之一即爲《醉妝詞》。

2.蜀地的風月文學“潮流”

上邊說《十國春秋》說王衍寫的風月文學作品集《煙花集》“蜀人皆傳誦焉“,爲啥一本似乎很不正經集子卻在人民羣衆中廣爲流傳,成爲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文學作品了呢?

肯定不僅僅是因爲王衍是統治者,像《XXX談治國理政》一樣廣爲流傳一樣,當然這也是原因之一,不過究其背後,是當時時代環境下蜀地流行的風月文學“潮流” 。

我們看看前蜀人都在寫什麼:

花蔽膝,玉銜頭。尋芳逐勝歡宴,絲竹不曾休……(毛文錫《甘州遍·春光好》)

銀臺蠟燭滴紅淚,綠酒勸人教半醉……(尹鶚《撥棹子·丹臉膩》)

玉樓冰簟鴛鴦錦,粉融香汗流山枕。簾外轆轤聲,斂眉含笑驚……(牛嶠《菩薩蠻·玉樓冰簟》)

完全不符合主旋律正能量啊!甚至是大膽的毫不隱晦的描寫牀第之事!可見這種及時行樂,今朝有酒今朝醉式的心理和價值觀充斥着前蜀文人之中。

3.爲什麼前蜀文人會這麼“俗氣”?

總的來說,前蜀的文風基本延續了溫庭筠的婉約風格。

3.1

一個方面,時代背景很重要。當時的五代十國,國家割據,分崩離析,歐陽修寫這段歷史的時候不由得感嘆:“嗚乎,五代之亂極矣!”

後蜀政權顯然偏安一隅,即使想進取也進不去,乾脆混一天日子是一天。

還有很多寄身於宮廷的文人,早已失去了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甚至沒有盾隱山林的決心,所以只能留戀於花叢,尋歡作樂,混出點存在感。

3.2

另一方面,蜀地是極爲特殊的存在。四川四周被羣山環繞,與外界交通相對不便。但是蜀地卻有着燦爛的文化,漢景帝時的文翁,漢武帝時的司馬相如,西漢末的揚雄,都是大名鼎鼎的文學家,唐代陳子昂,李白等人也曾在此留下腳印,《詞苑叢談》亦云:“蜀娼類能文”,就連蜀地的娼妓也能讀讀文章詩篇。

同時還是由於封閉的環境,中原王朝的傳統禮教對此地的束縛顯然要比中原地區要少,所以蜀地人似乎不太受禮教影響,“巴蜀之人少愁苦而輕易淫佚”成爲“共識”。

到現在,四川仍然是巴適的地方,成都對外宣傳還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湊合着小結一下:

從以上看,《醉妝詞》雖然像一首“流氓詩”,但實際上是當時大時代背景映照下的文學反應,是後蜀小朝廷割據一方卻不思進取放縱頹廢的真實反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