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三結義的故事拉開了三國演義的序幕。東漢末年,羣雄逐鹿,賣棗的關羽賣肉的張飛和賣鞋的劉備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園林中義結金蘭,他們爲了共同的夢想對着蒼天發了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我們從後續的演義中瞭解到關羽和張飛的武藝高強,那麼賣棗的販子和賣肉的屠戶是怎樣練就一身本領的呢?

那麼關羽早年真的在賣棗,張飛殺豬賣肉嗎?我們姑且聽羅貫中的,他說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吧,而且三國演義看過了自然不會在乎事情的真與假了。但是如果真要把關羽張飛的史實資料拿來覈對,卻是近乎不可能的事情,因爲蜀國沒有史官,那麼關羽張飛的身世就更加難以說清了。《三國志》的作者陳壽雖然是蜀國人不假,但是憑空去推測兩人的身世也並不合理。

劉關張桃園結義,關於三兄弟的身份也是着墨不多。關羽殺了人成爲逃犯,張飛做着殺豬賣肉的生意,兄弟三人謀事起義的經費大多是是有關張二人提供,那麼關張二人的身份極有可能是豪門望族,在格局混亂的年代,要掏出一筆軍費可不是隨隨便便的事情,而且劉備本身就是一個窮困潦倒的皇族後裔,編着草鞋用以維持生計,讓他拿出軍費也是不太可能。

至於關羽張飛的武功爲何那麼高,這與他們平常的生活方式和與生俱來的身體素質有關。《三國志》中關於他們的相貌沒有明確的記載,其中對於張飛的描述是:飛雄壯威猛,亞於關羽,魏謀臣陳昱等鹹稱羽飛萬人之敵。這樣的描述給予了關張二人足夠的肯定,即便是在箭雨如梭的戰場上,亦是獨當一面的存在。他們早年經歷了過多的生死搏殺,在起義之初,凡事都要親力親爲,關羽張飛更是一步一個腳印從兵卒做起,經歷了一場又一場的廝殺後,即便是文弱的書生,也會變得凌厲無比。

光靠匹夫之勇是不能活到最後的,在莽的同時運用計謀才能在與敵人的周旋中取得勝利。而且多年的磨鍊,讓他們一上戰場上顯露出一股王霸之氣,關羽的一把鬍子和張飛怒目圓睜的神態對敵人產生恐嚇作用也說不準呢?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你們怎麼看待關張二人的身世和武功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