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如今聽來,這句極具反抗精神的話依舊讓人感到霸氣十足。

人人生而平等,沒有貴賤之分,人民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歷史的創造者。

在封建皇權時代,爲了反抗壓迫,農民起義的大潮此起彼伏,它們都曾在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中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

不過遺憾的是,歷史上的農民起義大多都帶有一定的侷限性,因此往往都以失敗告終,明末闖王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就是一個典型代表。

明朝末年,大明王朝雖然積弊已久,搖搖欲墜,但其風骨猶存,依然在遼東與滿族人對壘。如果說滿族人讓崇禎皇帝感到焦慮不堪,那麼國內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則更讓他寢食難安,很顯然,此時內憂已經大於外患。

由於明廷要應對外部威脅,賦稅和差役異常繁重,再加之連年發生災荒,陝北地區因此爆發了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並且迅速席捲全國。

在衆多起義軍中,闖王李自成聲勢最大,當時各地百姓中口耳相傳着這樣一句話:“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

這句話真實反映出了底層百姓對李自成的無限期待,甚至把他看成是窮苦百姓的“大救星”。

李自成之所以如此受擁戴,是因爲他非常善於抓取民心,他提出的“均田減賦”這一政策,讓已經食不果腹,渴望耕者有其田的底層人民欣喜若狂,他們無不對李自成感恩戴德,因此李自成很快就在多路農民軍中異軍突起,軍隊迅速擴充至百萬人。

當時的李自成人心所向,1644年4月,大順軍攻入北京內城,逼得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明朝自此滅亡。

入主北京後,李自成登基稱帝,急不可待地坐上了皇帝的寶座。然而李自成只過了42天的皇帝癮,就灰溜溜的撤出了北京城,這是爲何呢?看看他在北京乾的那些事,真上不了檯面,42天都算是長的。

別看李自成在位時間短,可是一天都沒閒着,最後的結果完全是他自作自受。01.時機尚不成熟就倉促稱帝。

李自成進駐北京之時,天下早已民不聊生,萬民最迫切的就是能夠儘快安定,恢復民生是李自成政權的當務之急。但是農民起義者的侷限性此時在李自成身上顯露無遺,在巨大的勝利面前,李自成不顧民間疾苦,耗費巨大財力物力爲自己操辦登基大典,惹得怨聲載道,民心盡失。

李自成行宮02.對在京士大夫們用盡酷刑,逼迫其“助餉”。

崇禎皇帝的可悲在於身邊人衆叛親離,這正好是李自成的可喜之處。李自成大軍迫近北京時,這些士大夫們或臨陣倒戈,或與農民軍裏應外合,給李自成幫了大忙。

農民軍入城後,這些人被以禮相待,家人性命和財產得以保全,不過當李自成得知大明國庫裏只有區區幾十萬兩存銀後,瞬間變了臉。

養活這樣一支龐大的軍隊,最不能缺的就是錢,進城前許諾將士們大秤分金,如果做不到豈不要生出變故。

李自成明白,明朝的官員們肥的很,爲了湊夠軍餉,他也只得下令拷掠明官,四處抄家。

這一招確實奏效,農民軍從這些官員手中硬生生搜刮出了白銀數千萬兩,不過錢是得到了,解了燃眉之急,但李自成從此也失去了權貴們的支持,再難站穩腳跟。

03.縱容部下,爲禍京師。

農民軍入城之初對百姓秋毫無犯,李自成發佈敕令:“敢有傷人及掠人財物婦女者殺無赦”,因此贏得京城人士的一致好評。

不過刑逼士大夫們納餉開始後,局勢逐漸失去控制,開始大規模殃及普通百姓,李自成軍隊在城內燒殺搶掠,幾乎無惡不作,這導致農民軍入城之初的良好形象蕩然無存。

更爲可恨的是,作爲農民軍領袖,李自成非但沒有及時出面制止這種行爲,反而採取了一種默許的態度,這使得他的人設徹底崩塌。

最重要的是,農民軍的這次劫掠,連當時可以左右天下局勢的吳三桂家族也沒有放過,在得知家人被殺,愛妾被奪後,吳三桂歸順滿清,並開關引清軍入關,合擊李自成農民軍。

李自成難敵清、吳聯軍,被擊敗後元氣大傷,只得倉皇出逃,功敗垂成。

李自成奮鬥十餘年,最後也只做了42天的皇帝,把一副好牌打爛的不是別人,恰恰是他自己,真正是既可惜又可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