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凭借着《姜子牙》一战“封神”的光线传媒却遭遇了滑铁卢。

去年“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魔童降世》收获了50亿票房,让观众和市场对同样由光线传媒出品的《姜子牙》寄予厚望。但《姜子牙》上映后,口碑却饱受争议,票房亦高开低走,虽然以3.62亿票房迎来单日票房冠军的高光时刻,却随着口碑中落最终以13.7亿位居国庆档的票房第二名。

这导致投资者用脚投票,10月9日,国庆假期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光线传媒大跌近14%,市值缩水66亿。10月12日,A股大涨,光线传媒依然收不住车,下跌一毛钱,跌了0.69%。

在豆瓣上,《哪吒》评分高达8.4分,《姜子牙》只有7.0分。而目前《姜子牙》票房虽然已破14亿,却离此前业内预测“保守20亿”的票房有一定差距。

相比网传3亿元的成本,《姜子牙》已经实现盈利。然而,在影视行业遭受疫情冲击,上半年几乎停摆的情况下,光线传媒上半年也难逃亏损。

2020年中报显示,光线传媒上半年营业收入2.59亿元,同比减少77.86%;归母净利润0.21亿元,同比减少80.46%。

上半年,光线传媒的三大主营业务电影及衍生品、电视、艺人经纪业务的收入同步下滑。其中电影及衍生品业务收入为0.92亿元,同比减少90.06%;电视剧业务收入1.53亿,同比减少30.56%;艺人经纪业务同比减少45.58%。

现金流补给方面也在掉档。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4.77亿元,同比下滑26.25%;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5.34亿元,同比下滑76.57%。

《姜子牙》无疑是光线传媒能否打赢下半年翻身仗的关键,可从结果上来看,也不难理解投资者的担忧。

1、光线传媒”中年”入行做动画

光线传媒由王长田创立于1998年。初期,光线的主营业务为电视节目的制作和发行。公司擅长娱乐节目的制作,代表性节目包括《娱乐现场》、《音乐风云榜》、《是真的吗?》等,主要通过制作收入和广告分成的方式变现。

这让光线聚集了大量娱乐圈人脉,也在全国各个层级的电视台积累了广泛的宣发网络和广告主资源。由此,光线由电影发行起步,尝试切入电影行业,并一度成为国内第二大民营电影发行公司。

凭借电影发行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资金,光线于2009年开始进入电影的制片和投资行业。公司在项目选择较为谨慎稳健,以投资小成本电影为主,并着重扶持新导演。2012-2013年投资的徐峥处女作《泰囧》、赵薇处女座《致青春》均实现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使得光线在电影制作领域名声大噪,开始跻身国内制片公司的第一梯队。

自2013年前后,光线即开始投资动画公司。2015年,光线高调宣布成立彩条屋影业集团,专注打造高品质的动画电影。目前,彩条屋投资的动画公司多达20余家,横跨3D、2D、漫画等制作领域。

2、以小博大,动画电影前景被看好

相比于真人电影,动画电影的商业模式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

众所周知,我国头部明星的片酬可谓天价,而这通常是一部影片的最大成本,因此影片质量难免缩水。尽管2018年以来,我国监管层有意对明星片酬提出限制,但明星本身强大的票房号召力仍旧是投资人预判票房回报的重要抓手,在头部明星稀缺的情况下,明星主演的片酬仍旧难以大幅降温,从而持续压制制片公司的盈利能力。

动画电影则无需受此制约。另外,动漫形象的IP无法被创作者带走,其商业价值始终归公司所有,可谓是公司的永久资产。

光线传媒参与运作的动画电影,通常总制作成本不超过1亿元。《哪吒》的成功无疑是一种 “以小博大”的意外收获。

尤其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以查税风波为起点,影视行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不少以“高举高打”、“赌爆款”为策略的影视公司开始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当行业还在为争夺流量明星、打造爆款大片激烈角逐时,在动画电影领域“蓄谋已久”的光线,无疑已经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3、“封神宇宙”与“漫威宇宙”相比仍是梦想

光线传媒在线下的布局显然有着迪士尼世界的梦。

然而与迪士尼旗下漫威漫画公司的“漫威宇宙”相比,彩条屋仅有《哪吒》和《姜子牙》的“封神宇宙”还十分单薄。此外,迪士尼更有着占总营收43%的迪士尼乐园,而光线从未涉足这一领域。当然,要想打造出米奇、唐老鸭这类的大IP,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一切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打磨。

尽管《姜子牙》没有取得和《哪吒》一样的爆款成绩,但不可否认它在国漫做出的贡献,彩条屋的几部动画确实给国漫崛起带来了信心。

至于光线传媒,只要希望其接下来不要只贩卖情怀而不卖内容,否则自身难保的困境就不是一个彩条屋能解决的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