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梟雄劉備相比,擁有北方四州廣袤國土的曹操對偏處西南的益州乃至漢中都明顯重視不夠。這一點從張松到許昌覲見時就可看出端倪,儘管張松介紹西川“田肥地茂,國富民豐。所產之物,阜如山積。”曹操依然拂袖而起、亂棒打出。那麼,曹操爲何又幾次興兵討伐西南呢?

第一次是因爲大漢丞相的義務

東漢末年,劉焉父子相繼擔任益州牧期間,長期“撫納離叛”、“陰圖異計”,久懷不臣之心。張魯自初平年間佔領漢中後,殺害漢更,“斷絕斜谷閣”,更是徹底淪爲漢王朝的叛逆之臣。曹操作爲漢丞相,對此當然不能容忍,建安十六年(211),其派司隸校尉鍾繇會和夏侯淵大軍討伐漢中,雖然由於北方新定,漢中又過於遙遠最後未能平定漢中,但畢竟借用朝廷名義,表達了討伐不臣的決心,也爲下步的討伐行動進行了一次試探。

第二次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建安十六年,曹操親自率領大軍討伐張魯。這次實際上是以此爲藉口,平定關隴地區的馬超、韓遂等大小軍閥。當時,儘管馬超、韓遂等人擁兵自重、根據一方,但名義上卻是服從漢朝廷的,還都擔任着朝廷分封的官職。爲了師出有名,曹操打出了借道關中、討伐張魯的旗號,如果馬超等人同意借道,就可以假途滅虢,趁勢滅之;如果不同意,那討伐他們就師出有名,可以爭取輿論支持。

第三次是爲了確保關中側翼安全

平定關隴地區之後,漢中張魯的威脅就擺在了曹操的面前。尤其是馬超率領殘部退入漢中,其與曹操有殺父之仇,在羌族部落中還有很高的威望,隨時可能反擊關隴。加之建安十九年,劉備集團自荊州起兵佔領了益州,如果讓他們搶先拿下漢中,不僅統一天下徹底無望,就是守衛關隴也失去屏障。因此,建安二十年,曹操親統10萬大軍,歷時5個月拿下漢中,迫使張魯投降。

但也就是在這一次平定張魯的戰鬥中,曹操親眼見識了征伐漢中的艱難,沿途除了羌氐各族的阻擊,還有綿延千里的險塞道路,這也爲曹操下一階段長期守衛漢中留下了心理陰影。曹操爲此專門做了詩歌《秋胡行》

晨上散關山,此道當何難!晨上散關山,此道當何難!

牛頓不起,車墮谷間。坐盤石之上,彈五絃之琴。

作爲清角韻,意中迷煩。

歌以言志,晨上散關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