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電光科技發佈公告,宣佈已經分別收到交易對手方上海學佳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與優校國際教育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支付的股權轉讓尾款。根據轉讓協議約定,公司已經完成對子公司佳芃文化與雅力科技的處置,公司不再持有佳芃文化與雅力科技的股權。

自2016分別併購上海雅力、佳芃文化和啓育教育以來,電光科技便由以防爆電器製造爲主業轉變爲教育和防爆電器製造業務雙輪驅動。當時的投資邏輯主要考慮到教育產業具有受經濟波動影響小,家庭投入逐年增加的特點。但由於監管環境變化和海外疫情的影響,電光科技決定調整教育業務,教育轉型之路受挫。

除部分處置教育子公司外,電光科技還擬非公開發行不超過總股本30%的股份,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0億元,加碼智慧礦山業務。

佈局幼教和留學業務受挫 四年後處置併購資產

電光科技於2014年在深交所上市,以礦用防爆電器研發、設計、生產及銷售爲主業。所生產的防爆電器產品主要用於煤礦安全生產,公司業績深受煤炭行業景氣度影響。

整體來看,電光科技的營業收入在上市後逐年增長,由2014年的5.76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10.03億元。但淨利潤和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則在0.26億元和0.62億元之間波動,經歷了下滑-上升-再次下滑的過程。

Wind數據顯示,在電光科技上市之時,煤炭價格正處於從高點下落的趨勢中。同時在2014年和2015年,電光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同比下降12.81%和8.22%;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分別同比下降20.28%和46.71%。

在此背景下,電光科技開始進軍教育領域,謀求新的業績增長點。2016年8月,公司以自有資金8320萬元對上海雅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增資並收購股權,持股比例爲65%;2016年9月,以自有資金 4505萬元收購上海佳芃文化傳播有限公司51%股權。2016年12月簽署收購義烏啓育教育相關協議,以對價9000萬元獲取義烏啓育教育100%股權,2017年5月正式納入合併報表。

公開資料顯示,上海佳芃文化主要從事學前教育培訓業務,被收購時在上海擁有四家直營中高端幼兒園;雅力科技則從事基於海外留學目的的國際化教育培訓、教學諮詢管理服務、留學服務等;義烏啓育教育旗下義烏歐景國際幼兒園爲當地具有知名度的國際幼兒園之一。

綜上所述,電光科技在教育領域的佈局主要集中在學前教育相關幼教資產和出國留學領域。

電光科技併購三家教育公司共形成商譽1.9億元,其中雅力科技商譽6884.34萬元,佳芃文化商譽3930.58萬元、啓育教育商譽8226.01萬元。

從歷史業績來看,三家教育子公司表現各異。雅力科技2016年到2019年間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共3491.25萬元,與承諾的2016年到2020年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1億元的目標相差較遠;佳芃文化以2017年到2019年累計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3159.84萬元,超業績承諾5.33%的成績“踩線”達標。啓育教育承諾2017年至2019年分別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不低於 750萬元、800萬元及850萬元,實際業績爲854.9萬元、796.53萬元及708.82萬元,2019年未實現業績承諾且2020年上半年“變臉”虧損299.43萬元(淨利潤)。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11月《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的發佈標誌着監管層開始對學前教育領域進行更爲嚴格的監督,2020年9月7日公佈的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求意見稿)繼續延續“意見”中加強監管、支持普惠的導向,幼教資產的證券化和流通渠道受限。

監管加強後,包括秀強股份、威創股份等在內的多家上市公司對其旗下的幼教資產進行了剝離。

受此影響,2019年電光科技對佳芃文化和啓育教育分別計提商譽減值準備1846.42萬元和2145.30萬元。

10月10日,電光科技發佈公告宣佈,公司已經完成對子公司佳芃文化與雅力科技的處置,佳芃文化51%股權的處置價款爲3106.36 萬元,雅力科技65%股權的處置價款爲1.1億元。此後,公司不再持有佳芃文化與雅力科技的股權。

電光科技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對海外留學市場的衝擊以及教育政策的變化是出售兩家教育子公司的原因。

定增募資不超過10億

在籌劃處置教育資產的同時,電光科技擬加大對主業的投資。

根據2020年9月23日發佈的非公開發行 A 股股票預案(修訂稿)顯示,電光科技將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不超過本次發行前公司總股本30%的股票進行募資。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0億元,募集資金擬投入金額爲10億元。

其中智慧礦山系統及高端智能化裝備項目(一期)擬投入金額爲6.38億元,智慧礦山研究及產業化中心項目擬投入金額爲7068萬元,補充流動資金2.9億元。

目前電光科技非公開發行事項暫沒有最新消息,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尚需證監會覈准。 (文/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何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