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一起案件发生,不能只看到区区几个被惩罚的狱医和医院医生,而要看到这一事件暴露的制度本身存在的漏洞。

来源:医脉通

作者:苏暄

本文为医脉通编辑综合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曾经持枪杀人的庄永华,是内蒙古另一起“纸面服刑”案的主角。

这两天,关于他的报道不少。为何这样凶残的案犯,居然也可以“重获自由”?

庄永华1953年出生,犯案前系一家房地产公司的副总经理,他与总经理武悦良都喜欢上一名女秘书。2004年9月,庄永华用一把小口径运动步枪将武悦良杀害,并制造出“车毁人亡”现场。

庄永华终审被判处死缓。不过,被羁押8年后,他通过非法手段获得保外就医、暂予监外执行。直到2019年7月,已在狱外生活6年的庄永华被收监。

“纸面服刑”听起来就匪夷所思,怎么实现的?罪犯是通过什么方法愚弄司法体制的?“保外就医”一词就此浮出水面。

根据相关规定,罪犯保外就医的情形之一是“身患严重疾病,短期内有死亡危险”。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新闻上常会出现,往往是年老、疾病缠身的国外政要或大商贾因严重疾病保外就医。

服刑时年龄最大者51岁,最小者17岁,这几个活蹦乱跳的案犯怎么就能“金蝉脱壳”?

摄图网

司法机关查明,在庄永华违法保外就医的过程中,内蒙古监狱管理局第一医院的原副院长王全仁及另外4名狱医,扮演了重要角色。

而锡林郭勒盟两所医院的个别医生,也按庄永华家人的要求予以了“配合”。2020年9月下旬,庄永华当年的主治医生李云峰在锡林浩特接受采访期间称,他两次为庄永华开具“病危通知”是因为难以忍受其女儿的“纠缠”。

“纸面服刑”:保外就医有猫腻

被指控故意杀人、非法持有枪支的庄永华,多次在法庭接受审判。2006年11月,内蒙古高院经过二审审理,撤销原判量刑部分,改判庄永华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被判死缓的庄永华,后来获得3次减刑。此后庄永华刑罚从死缓变为有期徒刑12年6个月。尽管获大幅度减刑,庄永华仍不满足。通过违法获取保外就医、暂予监外执行等手段,他踏上了获取“自由”的捷径。

2013年2月,庄永华获准保外就医6个月。此后他获得两次“续保”:2013年10月和2014年8月,分别续保1年。2015年8月,庄永华“续保”到期后,其狱外生活并没有中断——他获批暂予监外执行。

听说庄永华“出来”后,受害者之兄武悦栋一直没见过他。“有人说他在海南定居,有人说他去了北京。”武悦栋透露,多年之前,他的一位朋友曾在海南与庄永华打过招呼,见他身体健康、气色不错

判决书披露,多次获得保外就医的庄永华,并不符合保外条件。他的病情夸大了——支气管哮喘之类的病症,被描述成“病情危重”。

主治医生开“病危通知”,狱医炮制“鉴定”

2020年4月,内蒙古奈曼旗法院作出的判决书披露了许多细节,包括违法保外就医的内容。比如,2013年保外就医之前,庄永华曾在内蒙古监狱管理局第一医院治疗。该院内科主任高春桃为其出具《呈请罪犯病情危重报告书》,称其患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高血压、冠心病等病症,“随时可能因呼吸衰竭而死亡”。高春桃及急诊科主任医师陈华在报告书签了字。

当时担任呼和浩特第四监狱副监狱长兼监狱管理局第一医院副院长的王全仁,在上述报告书签下了“情况属实”。他还主持召开保外就医鉴定会议,认为庄永华符合保外就医条件,出具《罪犯保外就医病情鉴定意见书》呈报监狱管理部门审批。

2013年7月,庄永华第一次“续保”过程中,内蒙古监狱管理局第一医院预保科主任张满为他出具病情危重报告书,并和医师李齐放签字确认。此后王全仁主持会议出具病情鉴定意见,然后呈报监狱管理局批准。

内蒙古自治区卫健委后来证实,2012年至2015年,庄永华所患疾病并没有达到危及生命的程度。可在这段期间,庄永华违法保外就医共2年6个月。

2019年5月,对弟弟武悦良之死耿耿于怀的武悦栋,向内蒙古自治区纪委反映庄永华“逍遥法外”。当年7月,庄永华被收监。此时,庄永华通过“保外就医”和“暂予监外执行”,至少在狱外生活了6年。

除内蒙古监狱管理局第一医院的5名狱医,为庄永华“保外就医”提供方便的,还有锡林郭勒盟两所医院的两名医生——违规开具“病危通知”,以助庄永华“续保”。

法院判决书披露的信息显示,2013年和2014年,庄永华在锡林郭勒军分区医院治疗期间,主治医生李某两次为其出具“病危通知”。后来接受调查时,李某坦承当时庄永华“病情不严重”。

一名涉案的医生属于锡林郭勒军分区医院。2020年9月底,澎湃新闻记者来到锡林郭勒军分区医院了解情况,发现该医院已经停业。另一名涉案的医生则就职于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当年在锡林郭勒军分区医院治疗后,庄永华曾到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住院治疗。2014年和2015年,其主治医生李云峰先后两次为其出具“病危通知”。

2020年9月21日,担任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的李云峰回忆,当年庄永华入院时,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检查没发现太严重的问题。但他一会喊难受,一会说胸疼、憋气。”李云峰说,他当时感觉庄永华在“闹”,“他就是想转院,要开病危通知。”在庄永华两次住院过程中,一方面他本人通过“闹”夸大病情,另一方面其女儿庄宏彬不断来“纠缠”,所以他只好出具了两次“病危通知”。

采访中,对于李云峰涉嫌违规为庄永华开具“病危通知”一事,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的院长斯琴巴特尔、分管业务的副院长白朝鲁,均表示“没听说过”。

至于李云峰说的曾在医院“纠缠”他的庄永华女儿庄宏彬,如今在锡林浩特市公安局法制大队工作。记者9月下旬来到锡林浩特市公安局,得知庄宏彬已借调其他部门,未能与其取得联系。

庄的妻子有无可能涉案?“他(庄永华)这个事对我的伤害比较大,所以我不管不问,我没有介入。”今年9月21日,庄永华妻子张玉枝告诉澎湃新闻,2004年庄永华杀人案发生后不久,她就辞去了锡林浩特市委副书记一职,“我当时就辞职,辞去领导职务了。”

并非内蒙古孤案,保外就医的漏洞有多大

除了庄永华一案,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通报称,王全仁、高春桃等5名狱医违法办理的保外就医,涉及“高校校长买凶杀人案”命犯王韵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诈骗犯邹庆、吉林长春“黑老大”郝伟成、王宝宝等相关人员违规减刑、保外就医、暂予监外执行的案件线索,与该案并案查办。

摄图网

5名涉案狱医包括内蒙古呼和浩特第四监狱副监狱长、兼监狱局第一医院副院长王全仁,内蒙古监狱管理局第一医院内科主任高春桃,内蒙古监狱管理局第一医院预防保健科原主任张满,内蒙古监狱管理局第一医院原医师李齐放,内蒙古监狱管理局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陈华。

2020年4月,内蒙古奈曼旗法院以玩忽职守罪对王全仁判刑5年6个月,高春桃、张满、李齐放、陈华等4人犯滥用职权罪,分别被判处3年至5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目前媒体报道的有3起案件:

第一起,是最早揭开“纸面服刑”黑暗大幕的案件——内蒙古男子巴图孟和“纸面服刑”15年案,由新华社《半月谈》报道后引发持续关注。1992年5月12日20时许,因发生口角,未满18周岁的巴图孟和捅了白永春3刀。白永春因心脏破裂导致的大出血而死亡。法院判决被告人巴图孟和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在法定期限内,被告人巴图孟和未上诉,公诉机关也未抗诉,判决生效。

半月谈记者多方采访核实,法院判决后,巴图孟和以“全身水肿、尿血”为由前往医院检查。就医后,他的母亲、姑父就为其办理了保外就医手续,并成为担保人。据多名当事人回忆,这份手续上,有数名当地时任政法机关主要负责人的签字。

新京报记者走访多位知情人士并梳理关系网发现,巴图孟和的母亲、姑父、表哥等亲属曾在当地任公职。死者白永春的母亲指控这些亲属曾托陈旗公安局原局长及看守所工作人员关系,为巴图孟和违法办理保外就医手续。当地政法委也通报,其母亲、姑父为其办理保外就医手续。

15年中,巴图孟和并未按保外就医规定向户籍地公安派出所报到和接受管理,而是基本如正常人一样生活。2007年案发后15年整的日子,巴图孟和与其母亲到旗公安局看守所,凭当年法院的判决书顺利拿到“刑满释放证明书”。就这样,巴图孟和在纸面上“服”完了15年刑期。此后,巴图孟和摇身一变成为村干部,还入了党、当选为旗人大代表。

第二起案件是内蒙古命犯王韵虹。据中新网报道,王韵虹仅被羁押了7年多时间。其中,通过5名狱医办理6次保外就医、1次通过病情鉴定造假监外执行,王韵虹“纸上服刑”的时间长达7年多,在狱外旅游、工作、结婚、生子。

据中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今年9月公布的信息,在王韵虹“纸面服刑”案件查办中,纪检监察机关对内蒙古监狱管理局等26个单位的65名公职人员进行了党纪政务处分。庄永华“纸面服刑”一案涉及的公职人员关系网,与之前王韵虹“纸面服刑”一案存在关联。相继发现罪犯庄永华等4人违规减刑、保外就医、暂予监外执行的案件线索,将其与王韵虹案“并案查办”。

第三起案件是案犯邹庆。据邹庆信用证诈骗罪刑罚变更刑事裁定书:案犯邹庆,男,出生于北京市,初中文化。2009年4月29日,因犯信用证诈骗罪、合同诈骗罪,被北京二中院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二审维持原判。在呼和浩特第一监狱服刑期间,获得两次减刑,内蒙古自治区监狱管理局批准5次保外就医、暂予监外执行。

2014年7月14日至8月7日,案犯邹庆在通辽市医院住院治疗,内蒙古监狱管理局相关医生到通辽市医院对邹庆的病情、治疗情况进行考察,考察期间一行人接受了邹庆姐姐邹某的宴请。

漏洞必须堵上,故事才能终结

保外就医,现在常常成为逃脱刑罚的利器,利诱胁迫医生的通道,还有保留的必要吗?也许,这种制度安排本身就是一种便利的“后门”。违法减刑、假释、监外执行对于司法公平、公正的危害性不容小觑,打击“高墙内腐败”必须堵住制度“后门”。

就像之前曝出的顶包上学一样,“纸面服刑”,在全国也绝不止是内蒙古一处而已。

网页截图

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安徽也曝杀人犯“纸面服刑”结婚生子。1995年的一个夏日,因建房纠纷,27岁的程美枝被同村村民王氏父子殴打致死,行凶父子分别被判14年和12年。陷入失去至亲痛苦的程家人,在数月后竟然发现王氏之子王某并未入狱服刑。获刑12年未入狱,被害人家属两代“接力”反映问题,一封封挂号信却石沉大海,直至2020年9月有媒体曝光了这一蹊跷事件。目前,安徽休宁县委县政府已成立联合调查组。

据新华社记者傅勇涛2015年报道,广东收监138人,山东收监66人,成都收监28人……权威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超过800名“逍遥狱外”者被重新收监。

假释变成“提前释放”,保外就医成了“保而不医”,监外执行相当于“重获自由”……减刑假释,原本司法中的人性化政策,在“权力寻租”的诱惑下,日益演变成逍遥法外的通道。

摄图网

这里并不是替违法的医务人员开脱,而是必须看到,纸面服刑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是保外就医。而所有罪犯最大的期望是摆脱刑罚,只要保外就医这个通道开着,是通往自由的唯一的口子,那么只要通过这一手段能实现自己逃脱刑罚的目的,谁不会拼命持续给医务人员施压、腐蚀呢?

毋庸置疑,腐败的根源与人心的贪念是分不开的,但不能简单把腐败的根源归于贪念。如果把一种社会问题的根源归结于人性使然,那么任何问题的根源其实都可以归结于人性,从而不可避免的忽视了先进成熟的制度建设可以起到抑恶扬善的效果。

一起案件发生,不能只看到区区几个被惩罚的狱医和医院医生,而要看到这一事件暴露的制度本身存在的漏洞。不是处罚个别医务人员完事,而要看到在哪些制度下面,医务人员容易被裹挟和腐蚀,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堵住这个漏洞。

综合新华社半月谈、中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新京报、澎湃新闻、新华每日电讯、中国网、中国日报网、中国青年报、中国经济网。

责编 | 苏暄 亦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