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女乒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段非常罕见的一幕,那就是在汉城奥运会之后,当时中国女乒的几位绝对主力纷纷选择退役远走他乡。

这其中就包括当时的新科世乒赛单打冠军何智丽,新科奥运会单打冠军陈静,两届全运会女单冠军得主焦志敏。

如此大规模的退役出走,怎么看都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到底汉城奥运会发生了什么呢?为什么当时中国女乒的几大绝对主力会纷纷选择退役呢?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还是和当年的让球传统有很大的关系。

当时,国乒为了更大可能获得冠军,往往在比赛中人为安排比赛的胜负。也就是说,如果比赛在两个中国运动员之间展开,而下一轮的对手有可能是外协会运动员的话,在这种情况下,国乒教练组会安排对外协会选手胜率更高的那个运动员胜出。

汉城奥运会之前,当时中国队有何智丽、焦志敏、戴丽丽、李惠芬、耿丽娟、管建华、陈静七名运动员有参加奥运会的资格。

但是在决定谁参加奥运会的时候,却出现了很大的争议。

首先第一个被排除的就是何智丽。

因为她在上一年的新德里世乒赛半决赛中不听从领导让球的命令,在半决赛中战胜了管建华。

新德里世乒赛,当时何智丽、戴丽丽、管建华三人打进了世乒赛的女单四强,四强中的另一个选手就是韩国的梁英子。

半决赛何智丽对阵管建华,戴丽丽对阵梁英子。当时的教练组认为何智丽之前曾经输过梁英子,于是就决定要管建华胜出,万一梁英子战胜戴丽丽的话,就可以由管建华对付梁英子。

但是,何智丽和管建华的比赛中,何智丽并没有让球,而是打了管建华一个措手不及。

尽管何智丽在决赛中战胜了梁英子,但是由于她在半决赛中不听从命令,这也使得第二年的汉城奥运会,何智丽第一个被排除出奥运会的参赛阵容。

这对于心高气傲的何智丽来说,是非常难以接受的。汉城奥运会结束后,何智丽就宣布退役,并很快远嫁到日本,并代表日本队参加世界比赛。

再回来说汉城奥运会,当时经过多方面的考量,最终,中国女乒派出了焦志敏、李惠芬和参加三个人参加了奥运会的单打比赛。

三个人也如愿打进了奥运会的女单四强,这个时候,又出现了和新德里世乒赛相似的一幕:三个中国运动员,另外一个四强选手是赫拉霍娃。

率先进行的半决赛是焦志敏对阵李惠芬。

如果焦志敏的对手是赫拉霍娃的话,一切都还还好说,这对焦志敏来说,可以算得上是一场复仇之战了,因为一年前的新德里世乒赛,正是赫拉霍娃击败了焦志敏。

然而,焦志敏的对手并不是赫拉霍娃,而是自己的对手李惠芬。

而赫拉霍娃的对手是中国年仅20岁的小将陈静。

当时的教练组担心万一陈静不敌赫拉霍娃的话,如果焦志敏进入决赛,还有可能会输给赫拉霍娃。

于是就决定要焦志敏在半决赛中让球给李惠芬,由李惠芬在决赛中去对阵赫拉霍娃。

在这种情况下,焦志敏不敢违抗命令,最终,只得同意了让球。

也正是这次让球,让焦志敏心灰意冷。尽管焦志敏在季军争夺战中战胜了赫拉霍娃,获得了季军,证明了教练组逼迫她让球的错误,但焦志敏已经决定再也不打球了。

从汉城奥运会回到北京之后,焦志敏立即宣布,自己现在立刻退役,从此以后再也不打乒乓球!第二年,焦志敏远嫁到了韩国,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打过乒乓球。

再回来说说当时的小将陈静。

她在半决赛战胜赫拉霍娃之后,和李惠芬会师决赛。

但是,令陈静没有想到的是,教练组再一次要求陈静让球给李惠芬,理由是陈静还很年轻,四年后还有机会再夺冠,而李惠芬已经25岁了,很难再有机会在奥运会中夺冠了。

但这一次陈静据理力争,没有同意这个无理的要求。

决赛中,陈静战胜了李惠芬,成为中国女乒首个奥运会冠军得主。

然而夺冠后的陈静,回到国内之后,日子过得并不痛快,由于在汉城奥运会中不听从命令,陈静在队内受到了排挤和孤立。

第二年的世乒赛,陈静甚至没有获得参赛资格,1990年北京奥运会,陈静再次落选参赛阵容。

被逼无奈,陈静只得宣布退役,后来辗转来到中国台北,开始代表中国台北队参加国际比赛。

何智丽和参加出走之后,成为海外乒团中的一员,两人也很快就成为中国女乒最强大的对手。

1994年广岛亚运会,何智丽一人先后战胜陈静、乔红和邓亚萍三位奥运冠军,获得了亚运会的女单冠军。

而陈静则在1993年复出两个月后就打进了世乒赛的女单决赛。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陈静在半决赛中击败中国的乔红,闯进决赛,并在决赛中和邓亚萍激战五局,将当时的国乒领导惊出一身冷汗。

而何智丽甚至在1996年的亚锦赛中先后战胜中国女乒的王楠、李菊,再次获得亚锦赛女单冠军。

而陈静直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依然能够打进女单四强,并最终获得了一枚铜牌。

汉城奥运会,可以看作中国女乒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让球的事件层出不穷,但是汉城奥运会之后,就很少再有甚至再也没有了让球的事情发生。

也可以说,正是何智丽、焦志敏和陈静这一代运动员的抗争,才能有如今的运动员们在场上,能够公平公正的参加比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