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女乒的歷史上,曾經有過一段非常罕見的一幕,那就是在漢城奧運會之後,當時中國女乒的幾位絕對主力紛紛選擇退役遠走他鄉。

這其中就包括當時的新科世乒賽單打冠軍何智麗,新科奧運會單打冠軍陳靜,兩屆全運會女單冠軍得主焦志敏。

如此大規模的退役出走,怎麼看都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到底漢城奧運會發生了什麼呢?爲什麼當時中國女乒的幾大絕對主力會紛紛選擇退役呢?

其實出現這種情況,最主要的還是和當年的讓球傳統有很大的關係。

當時,國乒爲了更大可能獲得冠軍,往往在比賽中人爲安排比賽的勝負。也就是說,如果比賽在兩個中國運動員之間展開,而下一輪的對手有可能是外協會運動員的話,在這種情況下,國乒教練組會安排對外協會選手勝率更高的那個運動員勝出。

漢城奧運會之前,當時中國隊有何智麗、焦志敏、戴麗麗、李惠芬、耿麗娟、管建華、陳靜七名運動員有參加奧運會的資格。

但是在決定誰參加奧運會的時候,卻出現了很大的爭議。

首先第一個被排除的就是何智麗。

因爲她在上一年的新德里世乒賽半決賽中不聽從領導讓球的命令,在半決賽中戰勝了管建華。

新德里世乒賽,當時何智麗、戴麗麗、管建華三人打進了世乒賽的女單四強,四強中的另一個選手就是韓國的梁英子。

半決賽何智麗對陣管建華,戴麗麗對陣梁英子。當時的教練組認爲何智麗之前曾經輸過樑英子,於是就決定要管建華勝出,萬一梁英子戰勝戴麗麗的話,就可以由管建華對付梁英子。

但是,何智麗和管建華的比賽中,何智麗並沒有讓球,而是打了管建華一個措手不及。

儘管何智麗在決賽中戰勝了梁英子,但是由於她在半決賽中不聽從命令,這也使得第二年的漢城奧運會,何智麗第一個被排除出奧運會的參賽陣容。

這對於心高氣傲的何智麗來說,是非常難以接受的。漢城奧運會結束後,何智麗就宣佈退役,並很快遠嫁到日本,並代表日本隊參加世界比賽。

再回來說漢城奧運會,當時經過多方面的考量,最終,中國女乒派出了焦志敏、李惠芬和參加三個人蔘加了奧運會的單打比賽。

三個人也如願打進了奧運會的女單四強,這個時候,又出現了和新德里世乒賽相似的一幕:三個中國運動員,另外一個四強選手是赫拉霍娃。

率先進行的半決賽是焦志敏對陣李惠芬。

如果焦志敏的對手是赫拉霍娃的話,一切都還還好說,這對焦志敏來說,可以算得上是一場復仇之戰了,因爲一年前的新德里世乒賽,正是赫拉霍娃擊敗了焦志敏。

然而,焦志敏的對手並不是赫拉霍娃,而是自己的對手李惠芬。

而赫拉霍娃的對手是中國年僅20歲的小將陳靜。

當時的教練組擔心萬一陳靜不敵赫拉霍娃的話,如果焦志敏進入決賽,還有可能會輸給赫拉霍娃。

於是就決定要焦志敏在半決賽中讓球給李惠芬,由李惠芬在決賽中去對陣赫拉霍娃。

在這種情況下,焦志敏不敢違抗命令,最終,只得同意了讓球。

也正是這次讓球,讓焦志敏心灰意冷。儘管焦志敏在季軍爭奪戰中戰勝了赫拉霍娃,獲得了季軍,證明了教練組逼迫她讓球的錯誤,但焦志敏已經決定再也不打球了。

從漢城奧運會回到北京之後,焦志敏立即宣佈,自己現在立刻退役,從此以後再也不打乒乓球!第二年,焦志敏遠嫁到了韓國,從此以後再也沒有打過乒乓球。

再回來說說當時的小將陳靜。

她在半決賽戰勝赫拉霍娃之後,和李惠芬會師決賽。

但是,令陳靜沒有想到的是,教練組再一次要求陳靜讓球給李惠芬,理由是陳靜還很年輕,四年後還有機會再奪冠,而李惠芬已經25歲了,很難再有機會在奧運會中奪冠了。

但這一次陳靜據理力爭,沒有同意這個無理的要求。

決賽中,陳靜戰勝了李惠芬,成爲中國女乒首個奧運會冠軍得主。

然而奪冠後的陳靜,回到國內之後,日子過得並不痛快,由於在漢城奧運會中不聽從命令,陳靜在隊內受到了排擠和孤立。

第二年的世乒賽,陳靜甚至沒有獲得參賽資格,1990年北京奧運會,陳靜再次落選參賽陣容。

被逼無奈,陳靜只得宣佈退役,後來輾轉來到中國臺北,開始代表中國臺北隊參加國際比賽。

何智麗和參加出走之後,成爲海外乒團中的一員,兩人也很快就成爲中國女乒最強大的對手。

1994年廣島亞運會,何智麗一人先後戰勝陳靜、喬紅和鄧亞萍三位奧運冠軍,獲得了亞運會的女單冠軍。

而陳靜則在1993年復出兩個月後就打進了世乒賽的女單決賽。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陳靜在半決賽中擊敗中國的喬紅,闖進決賽,並在決賽中和鄧亞萍激戰五局,將當時的國乒領導驚出一身冷汗。

而何智麗甚至在1996年的亞錦賽中先後戰勝中國女乒的王楠、李菊,再次獲得亞錦賽女單冠軍。

而陳靜直到2000年悉尼奧運會,依然能夠打進女單四強,並最終獲得了一枚銅牌。

漢城奧運會,可以看作中國女乒的一個轉折點,在此之前,讓球的事件層出不窮,但是漢城奧運會之後,就很少再有甚至再也沒有了讓球的事情發生。

也可以說,正是何智麗、焦志敏和陳靜這一代運動員的抗爭,纔能有如今的運動員們在場上,能夠公平公正的參加比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