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孫瑞希

有同學問我:“在大公司混不出頭,要不要去親戚的公司做事”,我的建議是不要。當然,如果你爸出任這家公司的主要領導職務,也可以。這個角色也可以換成,你媽。

爲什麼這麼說?因爲這意味着你要去的是一個家族企業,大小您也是個少東家。如果僅僅是去親戚家企業打工的話,這對於許多人來說都是一個坑,且這個坑十分兇險。

01

窮死不耕丈人田

餓死不打親戚工

俗話說:“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打親戚工”。你去給親戚打工,做得好那是應該的,那是你親戚啊,難道你不應該做好?做不好簡直是千古罪人,自家的活兒你幹成那樣,你還能不能長點心?

而且你會發現,在親戚家打工,“好”的門檻提高了。你要做得比絕大多數人好,那才叫好,否則,一點進步,不值一提。

我有個親戚小A,在另一個親戚大B的公司打工多年。小A一直認爲大B給的工資太少,大B一直認爲是自己養了小A全家。

大B覺得,市場上有的是人,嫌少你自己出去找工作啊,賴在我家這麼多年。

後來小A就真的撕破臉皮辭職了,也找到了一份工作,工資雖然不高,但比在大B家強多了。最重要的是,擺脫了“家僕”的身份。

因爲之前端着大B家的“飯碗”,所以不僅要做本職工作,還要兼顧大B家的私事。搬家、採購、照顧病號、料理花園……

忙來忙去,還不落好。

02

爲什麼我勸你不要給親戚打工

小A的母親讓小A到大B家打工,考慮的是親戚門上,能多照顧孩子一些,在親戚身邊多學經驗長本事,以後有個好出路。大B考慮的是,都是自家人,做事能上心些。

中國人好面子,越親近的人越怕談錢,生怕因爲錢讓感情變得生分。殊不知小A作爲員工,最基本的訴求就是多賺點錢;大B作爲小企業主,本來就希望員工多幹活少要錢。

你看,大家的需求不在一個層面上。

一邊是員工/老闆的身份,一邊是親戚的身份,這種多重分身導致了雙方內心的矛盾和衝突。即:角色衝突。

管理學對此的解釋是:因不相容的期望導致的心理矛盾和行爲衝突現象。

在多重角色中,人們往往由於對關係的過高期待,而錯估了形勢。比如:老闆是我叔,我叔應該永遠站在我這一邊。錯了,事實上,他有自己的利益,甚至可能爲了全局利益而捨棄你。

當親戚之間糾纏上這些利益,關係就變味兒了。

03

你很閒嗎?

居然想在親戚公司收穫親情和金錢

所以,能自謀職業的,就儘量不要給親戚打工,真的,挺難、挺尷尬的。

也許你會問:我要是能夠很好地處理公事和私事,難道也不能去親戚公司嗎?不是不能,是這種關係其實很難做到公私分明。

公私分明對人的職業化要求極高。它意味着你不僅要有高超的職業技能,還要學會把多重角色分開。在合適的地方,扮演合適的角色。

比如,昨天晚上還在你家喫飯,跟你爸媽談笑風生的你姑媽,今早將一份文件摔到你面前,罵你做了一坨翔,啥也不是。

要是沒有親戚關係,你頂多背地裏啐她兩口:“老女人,更年期”,然後回頭幹活。

可她是你嫡親的姑媽,你會忍不住委屈,並且久久不能自愈。

所以,你要是真有那麼高的職業化,你說你啥樣的工作找不到,幹嘛非要在親戚家的公司混飯喫呢,對吧!以上。

作者簡介:孫瑞希,生涯諮詢師,個人成長教練。著有以職業生涯個案剖析爲基礎的書籍《刻意成長》。書裏集中了職業轉型、職業定位、優勢升級、興趣變現、能力重塑等常見的人生髮展問題,並給出了具體的行動方案,是爲數不多的提供實戰性成長方法論的好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