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好孩子”一直都是父母圈长盛不衰的话题,却鲜有人思考如何当好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人生重要的引路人,父母的成色,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底色。

两小学生打闹引双方爸爸约架

最近,Mommy在网上看到一则让人吃惊的新闻,两小学生打闹引双方爸爸约架。

事情是这样,两个孩子是同班同学,在做操的时候,A踢了B的屁股,于是B还手打了A。

A爸知道儿子被“打”以后,在家长群中找B爸理论,继而发生口角并约架。后来,两位爸爸在校门口大打出手,其中一位爸爸受伤进了医院。

“冲动是魔鬼。”

“孩子不懂事,家长也不懂事么?”

“大人比孩子还幼稚。”

讲真,事情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自然可以姿态清高地说这俩爸爸是大傻冒,脑袋秀逗了,才会做出打架这么傻的事。

那假如被打的,是你家孩子呢?一次两次,你可以高姿态地表示“小孩打打闹闹正常的”,要是孩子哪天脸上挂着彩回来,你还坐得住吗?

这事跟冲不冲动、幼不幼稚真没多大关系,要怪只能怪如今家长越来越喜欢过度介入子女生活了。

孩子的世界,往往被成人理解偏差

就拿孩子打闹这事来说吧,无论是打人的还是被打的,小孩都是正常的人类小孩。就像猴山上群居的小猴子一样,嬉戏打闹是孩子们聚在一起再普通不过的日常。

别说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就算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聚在一起,也难免相爱相杀。打人也好,被打也罢,都是小朋友社交生活里很普遍但又不可避免的问题。

对此,孩子们自有自己的一套处世方法。

Mommy女儿跟她的好朋友,经常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比如谁更像艾莎公主,谁玩游戏玩得更好……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扬言要“绝交”。

通常5分钟前还吵得不可开交,宣布彼此不再是对方的好朋友,再也不要一起玩了。5分钟后,两人可能因为对方一声呼唤或是一根棒棒糖,又好得跟连体婴似的。

你看,对于矛盾和冲突,孩子们会有他们自己的理解与解决方案。

可家长偏偏要掺和,而大人一旦掺和进来,问题可能就会变得复杂起来了。因为大人很容易给很多东西下定义,比如某某某爱抢东西,某某某总欺负人……

对于孩子的世界,大人习惯用自己的视角与认知去看待,就会出现理解偏差。那么,自然越掺和事情变得越糟糕。

不必事事为孩子强出头

另外,我们的家长太喜欢过度保护孩子了,把孩子当大熊猫般对待,在照料上不厌精细,一有啥风吹草动,怀疑孩子可能受到打击或是不良影响,便立马一个箭步冲上前挡在孩子面前,扛下所有的风吹和雨打。

在女儿的幼儿园班级群,Mommy看到有些家长经常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老师:

老师,我家XXX吃饭不专心,麻烦老师费心督促他一下。

老师,XXX今天在学校吃饭怎么样?她在家不喜欢吃蔬菜,老师能提醒她多吃一点吗?

老师,今天降温了,能帮忙给XXX了穿一下外套吗?就在他书包里,辛苦了。

……

每次看到这些“留言”,Mommy都是一脸黑人问号脸。

我们送孩子到幼儿园的目的,不就是想要他们学习独立吗?孩子到幼儿园之后,这不放心那不放心的,那送孩子到幼儿园干嘛来了?干脆直接留家里自己照顾得了。

家里一对一或是多对一VIP定制服务,肯定要比幼儿园里两三个老师照顾几十个孩子要精细、周到得多。

爱孩子可以,但父母也需要克制自己,不要对孩子保护过度,事事为孩子出头,让孩子失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的生活,始终要自己去面对。与其凡事挡在孩子前面,不如给孩子自我保护的铠甲和突破困局的力量。

回到孩子打闹这事本身,其实父母没必要纠结于“孩子被欺负了,要不要替他讨回公道”,更应该做的是让孩子明白这个世界有各种不同的人存在,有人谦和有礼,有人唐突冒犯,有人阳光积极,有人暴躁易怒……

遇到不同的人,用合适的方式与之保持距离,合则做朋友,不合则用礼貌的方式避而远之。

努力地让孩子强大起来,然后再温柔地面对这个世界,这或许才是每个父母需要教给孩子的必修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