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劉定旭、陳智、萬志明、曾國紅)爲充分宣傳孝感市脫貧攻堅成就,講好基層扶貧故事,10月13日,中央、省、市、縣四級媒體組成的“走進脫貧村”集中採訪團走進孝感漢川韓集鄉方家村,感受扶貧攻堅的巨大變化。

攝影:熊丹丹

“村裏有了農業合作社,在家門口就能上班。我現在一個月能掙千把塊錢,做工蠻靈活,還可以照顧到自家地裏的農活。”李香香是漢川市韓集鄉方家村的貧困戶,在農業合作社裏幫着種蔬菜。這兩年漢川市蘿蔔溝生態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後,帶動了不少像她一樣的貧困戶就近就業。

攝影:熊丹丹

2019年,該合作社種植小番茄、西瓜、黃瓜、菜薹等農產品品種,全部完成訂單銷售,純收入110餘萬元。今年又種植了辣椒等農產品。目前,他們產的青椒批發價達2元以上,高峯期每天採摘青椒5000斤。他們採取“合作社+流轉貧困戶土地”“合作社+固定貧困戶用工”“合作社+臨時僱請貧困戶用工”等方式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使貧困戶戶平年增收1萬餘元。

“合作社一期流轉農田100畝,建設產業大棚52個,面積2萬餘平方米,20多名村民就業,多名貧困戶受益。”方家村駐村工作隊隊長劉義恆告訴記者,“合作社按10元/小時的工價請附近的村民採摘青椒等蔬菜,每月可以增加收入一千多元,這樣她們在家門口就解決了就業。”

攝影:熊丹丹

2018年劉義恆和另外三名同志一起被選派到方家村,成立了駐方家村扶貧工作隊。剛到村裏時,扶貧工作隊走訪了一圈發現,貧困戶大多是因病、因殘、缺技術造成的。這讓他們暗下決心,要樹立“產業脫貧”的工作理念,發展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進而帶動村民就業創業、增加收入。

攝影:熊丹丹

人多地少如何脫貧致富?駐方家村扶貧工作隊因地制宜,培育能致富、快致富的支柱產業,源源不斷增強“造血”功能。

據瞭解,方家村現有農戶136戶,村民816人,村民小組4個,村幹部3人,黨員12人(含工作隊1人,村預備黨員一名),耕地面積769畝,人均耕地0.9畝。2019年8月動態調整前,原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8戶40人。其中,低保戶10戶21人;五保戶4戶6人;一般貧困戶4戶13人;調整後,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2戶29人。其中,低保戶7戶16人,五保戶2戶4人,一般貧困戶3戶9人;因病致貧佔83%,因殘致貧佔17%。該村於2019年脫貧出列。

通訊員供圖

從2018年2月份進駐方家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工作隊迅速開展調查研究、走訪入戶,對方家村在家的74戶家庭全部進行了走訪調查,形成了詳細的《方家村進村入戶調查表》。多次組織召開村兩委和羣衆代表大會,形成了《漢川市韓集鄉方家村精準脫貧、鄉村振興重點項目建設清單(2018—2020)》,確定了“時間表”,制定了“作戰圖”“銷號臺賬”,全面推行“掛圖作戰”,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大力推進鄉村振興的總體部署,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奠定了基礎。2018至2019年,重點協調做好省級美麗鄉村建設、集中式陵園建設、基礎設施實施項目建設等35項具體工作。

通訊員供圖

咬定“兩不愁三保障”脫貧目標不放鬆,以提升脫貧質量爲主線,持續用力、久久爲功。認真抓好“兩不愁三保障”問題排查整改。工作隊按照孝感市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提出問題排查指標,對方家村1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和非貧困戶全部進行了走訪,認真調查摸排貧困戶基本情況,精準識別因病、因殘等致貧人口,真正摸清摸準扶貧對象致貧原因、需求清單,在走回訪中,工作隊共幫助貧困戶和非貧困戶解決實際人居環境、耕地種植糾紛、有勞動力人員就業等19戶32個問題。嚴格落實政策。截止2019年10月,全村享受殘疾人補貼6戶6人、低保保障7戶13人、新農合12戶29人、新農保6戶9人、慢性病6戶6人、高齡老人補貼4戶4人、困難高齡老人補貼1戶1人、危房改造1戶、五保保障2戶4人、養老金11戶16人、小額貸款2戶、教育扶貧2戶4人、公益性崗位3戶、安全飲水12戶。加快項目建設。嚴格按照項目規劃,積極爭取扶貧項目資金和社會資金,着力推進民生項目和基礎建設項目,截止目前,全村整合各類項目資金1300餘萬元,其中,完成投資125萬元的小番茄產業項目、投資70萬元的三村聯建黨員活動室、投資56.9萬元的27畝土地增減掛鉤項目、投資120萬元的溝渠疏洗和清淤項目、投資40萬元的危橋建設等,開工建設的項目有,投資300餘萬元的美麗鄉村建設、投資30萬元的集中式陵園建設、投資81.4萬元的基礎設施建設等。

通訊員供圖

堅持以“自立自強、感恩前行”爲活動主線,以“五弘揚五建設五創建”爲工作重點,做實黨建促脫貧、產業促脫貧、文化促脫貧,爲加快新方家提供廣泛力量支持。堅持產業帶動,增強致富“效力”。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爲精準扶貧的主攻方向,通過招引能人、政策扶持,財政支持、規劃引導等措施,重點做大“三大”產業發展。做大小番茄產業。2018年4月成立漢川市羅卜溝生態種植專業合作社,利用互聯網+農旅融合發展方式,着力打造以“小番茄”產業鏈爲主導的現代化農業旅遊品牌。合作社一期按每畝1200元流轉農戶耕地100畝,其中,流轉貧困戶耕地4戶;建設大棚52個,面積2萬餘方。目前,已投資300餘萬元,其中,大棚建設整合省級黨建經費投資120萬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80餘萬元,預計年產生效益近百萬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9萬元。今年,第一期種植小番茄、小西瓜、小黃瓜、甜瓜等14個品種,產生效益60萬元,年底,第二批朝天椒、菜薹、茼蒿等產品已經實現了訂單銷售,預計產生效益30萬元。未來三年,合作社將按照標準化種植管理模式,計劃帶動周邊農村近1000畝規摸化、標準化、科學化種植。同時,產業園採取合作社+流轉貧困戶土地、合作社+固定貧困戶用工、合作社+臨時僱請貧困戶用工等方式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做實土地增減掛鉤項目。去年,投資56.19萬元,拆除破舊廢棄房屋21棟,還建房屋2套,復墾耕地面積27畝。把騰空的土地整治復墾,承包給本村能人種植黃豆、冬瓜、南瓜等,增加集體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增加幸福指數。合理使用土地增減掛鉤項目,極大的消除了“眼球上的貧困”,實現農民得實惠,發展得空間。做強稻蝦共生養殖。堅持以生態理念發展現代農業,以“稻+”生態共生種養殖業爲主,發展稻蝦共生養殖120畝,帶動貧困戶和非貧困戶23戶,實現綜合效益60萬元,戶平增收2.6萬元。“方家小龍蝦”特色產業的快速發展,不僅帶動了區域消費、文化、旅遊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使傳統水稻和淡水漁業主產區煥發出新的發展活力,有效的改善了農業生產環境,提高大米品質,稻蝦米將成爲生態的時尚米,備受消費者青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