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兴化人刘熙载是道光年间的进士,以翰林身份入值上书房,教皇子们读书。那时有个惯例,每到逢年过节时,师傅们都要赏赐些财物给上书房里的太监,以防他们暗中使坏。独独刘熙载秉性正直,不屑与太监们打交道,未曾赏过分文。

太监们非常生气,于是相约径直去刘熙载家里讨钱。打听到刘家住处,只见房子破烂矮小,弯腰低头才能进入屋中。进门后,只有两间小房子及一客厅,客厅小得仅能放下一张桌和两把椅子。厨房在外面临时搭建,锅里煮着红薯。刘妻穿着缝有十来处补丁的衣服蹲在灶下烧火,八九岁的儿子亦穿得破破烂烂,此外并无仆佣婢女。

太监们大为惊讶,没想到刘家如此贫寒,害得白跑一趟,骂骂咧咧的失望而回。讨钱不成的太监们回去后向同伴诉苦:“我们真是晦气到家,遇到这么个穷教书的,以后年节费再不要指望他了。”此后,太监们在宫里遇到刘熙载就会指指点点,说从未见过如此贫苦的官员,或讥讽或嘲笑。

后来,消息传到慈禧太后耳里。慈禧觉得刘熙载能够甘于守贫,正色立朝,是位极其清廉的官员,这样的人应该弄份好差事调剂一下。不久,刘熙载被外放为广东学政,属于翰林外放能得到的最优差,三年届满可以轻松弄个几万两银子。

学政是地方上最高文化教育行政官,对于读书人能否考取秀才功名起决定作用。最底层的童生们需要通过县试、府试、院试多道考试程序,合格后才能成为秀才。当时,广东各地府县试的案首(第一名)多被主考官员内定,或卖给大富之家,得一两千银子;不然就送给官宦子弟,以此拉拢关系,为仕途进步打埋伏。府县的案首之所以如此吃香,因为只要考中必定会被录取作秀才。

刘熙载到了广东没多久,就发现其中弊端,决定把这股不正之风彻底纠正过来。他裁除了各种陋规费用,外出办差也非常节俭,开销费用不到前任的十之一二。取士则完全看学识文章,如果文章拙劣,即使是府县案首,也摒弃不录。

这样下来,很快就得罪了一批人。府县官员没了好处,富户权贵子弟没了进入仕途的捷径,他们对刘熙载痛恨不已,想法把他从广东挤走。因而这帮官绅联手,编造了很多谣言攻击刘熙载,花钱买通御史上章弹劾他。

原本,慈禧太后还是相信刘熙载的品德,但经不住身边太监和御史们隔三差五地说坏话。最后,还是下了道申斥诏书到广东,却没有将刘熙载罢官。刘熙载知道在广东待不下去了,也极度厌恶官场中腐败、倾轧,于是向朝廷上书请假,很快获准。

在广东学政位置上只干了一年左右的刘熙载从此脱离宦海,回到故乡兴化专心做学问。成为晚清享誉一时的文艺理论家和语言学家,被称为“东方黑格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