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香港電影,對廣東佛山的印象是武術之鄉,我們熟知的黃飛鴻、葉問、李小龍等都出自佛山,尤其是在黃飛鴻系列電影中,一個佛山無影腳,踢出了佛山武學的霸氣。

但實際上,佛山不僅是武術之鄉,也是工商業發達之地,早在明清時期,就與漢口、北京、蘇州並稱“天下四聚”,在陶瓷、紡織、鑄造等行業一直是南國的翹楚。

當然,商業發達的地方,自然也就是商賈雲集之地,佛山出了不少商界鉅富,在福布斯實時富豪榜上,中國前十大富豪,佛山人就佔了3席,身家都在2000億以上。

來自福布斯實時富豪榜

順豐王衛是中國民營快遞“一哥”,碧桂園楊惠妍是中國女首富,美的何享健是中國“家電大王”,企業也都是所在行業的領頭羊。

不過,雖然同爲佛山人,這三大家族企業的經營之道卻又各有不同。

王衛才50歲,作爲創一代他還很年輕,遠遠還沒到談接班人的時候,但順豐之前險些被地方加盟商捆綁的經歷,讓他把一切權力都牢牢抓在手中,不太信任任何人。

碧桂園的開創者是楊國強,這個農民出身的企業家,家族承襲思想比較傳統,自己還是壯年,就把家業早早地傳給了女兒楊惠妍,如今的碧桂園正是楊惠妍當家。

而何享健則是一個另類,既不自己掌權,也不讓子女接班,而是選擇了相對西方式的企業傳承機制,把千億家業全權交給外人打理。

何享健(中)、何劍峯(右)

有人說何享健把公司交給外人,是因爲其兒子何劍峯不願接班,實際上,不是不願,而是不能,在何享健看來,家族企業的經營必須去家族化。

何享健用人有多開放,從美的集團內部經常流傳的一句話就可窺一斑:

“60年代用北滘人,70年代用順德人,80年代用廣東人,90年代用中國人,21世紀用全世界的人。”

正是這種格局,美的已經挺過了52年的風雨,在中國民營企業中,歷史算是比較長的。

實際上,外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在美的集團創業之初,何享健的妻子梁鳳釵也是聯合創始人之一,1968年湊5000元辦廠的23個人裏面,何享健夫婦是一起出徵的。

然而到1993年美的改制的時候,何享健爲了推行企業用人機制,直接把妻子勸退離開了公司,從自家開始清除企業裙帶關係。

也許從那時起,美的就已經不是一個平常意義上的家族企業了。

何享健看人的眼光也確實獨到,大家都知道美的集團現在的掌門人是方洪波,這個如今帶領着美的在中國家電界左衝右突的金牌經理人,剛進入美的是隻是一個內刊編輯。

直白一點說,就是一個舞文弄墨的寫手,但何享健卻慧眼識珠,一步步把這個學歷史出身的文人,培養成了家電行業佼佼者、自己的接班人。

其實除了方洪波,何享健這個伯樂還識得了另一匹優秀的千里馬,那就是美的置業的董事長、總裁郝恆樂。

郝恆樂

大部分人只知道何享健是家電大王,其實他還是“地產大亨”,美的置業的房地產業務已經躋身中國地產企業前30強,2019年的房產銷售規模已突破千億。

而郝恆樂剛進入美的時,也就是一個法律顧問的角色,先在美的集團法務部工作,而後一步步被提拔爲集團高管,在2004年美的置業成立時就任總裁。

10多年來,美的置業在郝恆樂的帶領下,從珠三角殺到長三角,又衝向全國,並於2018年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成爲何享健旗下的第二大支柱產業。

有這兩個靠譜的男人衝鋒陷陣,何享健自然可以高枕無憂,每天打打高爾夫球、做做慈善,躺着賺錢。

從兩家上市公司的財報來看,何享健2019年就坐收3200億,其中美的集團營收2780多億,美的置業410多億。

實際上,除了敢於用人,何享健也敢於放權,美的集團收購小天鵝的時候,方洪波電話請示何享健如何做,何享健只說了三個字“你做主”,那可是上百億的生意。

而在美的集團內部,一個事業部的總經理手中也可以有幾千萬的財權,業內人士都說,美的集團的經理纔是真正的經理。

在大膽放權的同時,還有大方給錢,方洪波除了800多萬的年薪,還有公司股權2%左右的公司股權,按照現在美的集團市值,身家已超過百億。

而在美的集團內部,千萬級、百萬級的管理幹部多得數不勝數,有媒體評價說,何享健在人才激勵上很像任正非,不相信情懷,只信奉“給錢纔是硬道理”。

何享健家族

那企業都交給了外人,家人都幹什麼呢。

公開資料顯示,何享健有一個兒子、兩個女兒,兒子何劍峯曾經做過美的集團的供應商,如今已專攻投資,與美的集團關聯較少,看似是要在家族企業之外,另外開闢一片天地。

兒媳盧德燕沒有參與任何一家企業的管理,卻持有了美的控股5.45%的股份,美的控股是美的系的母公司,何享健持有94.55%,形成了獨有的公公、兒媳配置。

大女兒何倩嫦是合肥兩家材料企業的實控人,有媒體透露屬於美的集團的上游供應鏈企業之一。

從子女的發展軌跡來看,一開始都是背靠美的,然後又脫離美的,與何享健去家族化的節奏倒是比較吻合。

而三個子女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都很低調,很少在媒體露面,有媒體稱他們爲“隱形的美的”。

何享健曾說,要把美的做成“大而美的百年企業”,規模角度,美的已是中國最大的家電企業,中國人的生活可能無處不“美的”。

而時間角度,如果從1968年算起,目標已經過半,從現在看來,或許百年也不是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