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相互寶”的前途是否需要擔心

木木

“相互寶”作爲一個大病互助計劃,自2018年10月16日在支付寶App上線至今(2020年10月第1期),已經幫助了54291人。

在整整兩年的時間裏,不幸罹患重大疾病的5萬多人,分別得到10萬元或者30萬元的互助金。雖然未必能完全覆蓋大病對患者及其家庭造成的痛苦和風險,但互助金髮揮的緩解作用以及雪中送炭的互助關愛精神,無論對患者還是對社會,無疑具有積極意義。站在全局性的視角觀察,正是因爲具有這樣的作用,“相互寶”的生存基礎和發展空間,也就得到了根本性的保證。人們對此要有足夠的信心。

“相互寶”兩年來的實踐,也證明人們對它的信心還是具有很高成色的。從參加互助的人數看,2019年1月份有超過721萬人參加互助,到了10月份,人數已經超過8968萬,到2020年1月份,參加互助者增加到9794萬人,截至目前(2020年10月第1期)參加互助的人數已經超過了1.077億。

參加互助計劃人數的持續增加,比較有力地定義了“相互寶”的存在和發展趨勢。有了這樣的定義,再單純計較2020年10月份比9月份的參加互助人數少了80多萬,進而由這一個月的數字變化生髮出一些很嚴重的擔心,意義實在不大,也沒有必要,關鍵很難有說服力。要想進行趨勢性的觀察並得出趨勢性的結論或預測,進而對實踐得失做出總結,足夠的時間積累是基礎。如果僅僅憑藉1個月的數字變化——而且還是千分之七左右的波動,就匆匆論斷,無論在態度上,還是邏輯上,都是有問題的。

從這個角度看,這幾天有人根據10月份的參加互助人數的細微變動,而對“相互寶”的存在和發展有所擔心,在立論的基礎層面顯然存在薄弱點。因此,這些擔心——“相互寶”所謂的合規風險以及管理的透明度問題,就顯得有點兒多慮、無的放矢。其實,只要把握住“大病互助計劃能實現多方共贏”這個大趨勢,就無需在其生存和發展前途方面擔心。

雖然用不着對“相互寶”有方向性的擔心,但在現實發展過程中,“相互寶”肯定存在需要注意、必須謹慎對待的地方。本着把好事辦好的原則,在實際操作中,對互助金申請人實際情況的核實以及互助金的發放和使用,互助計劃管理方顯然需要足夠的透明度和謹慎心態,這纔是決定整個互助計劃能否生存和發展的“命門”。這個關鍵點不容有絲毫閃失。從兩年來的實踐看,這個關鍵點的堅守,沒有出現讓互助計劃參與者有所質疑的疏失。

另外,每月支付互助金的數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互助計劃的生存和發展。從互助(或者保險)理論上講,當然是參與者規模越大,大病發生率越趨向於“常數”穩定,每個參與個體的或有風險也越有保障。因此,維持互助計劃參與者的規模極爲重要。從“相互寶”實踐看,在互助計劃參與者超過1億人的情況下,每個月需要幫助的患者人數目前穩定在2000人左右的規模,這意味着每個月每10萬人中有兩三個患者需要大家幫助,在現有的互助金標準下,這個“負擔”——也是愛心奉獻——對所有參保者而言,是可以承受的。

爲了保證所有互助計劃參加者的可承受力,進而保證互助計劃的規模,除了互助計劃管理方要清清楚楚運作外,也要堅持合乎社會經濟發展現狀的互助金標準,互助金是互助性質,帶有底層保障意義,不是商業保險賠付,對互助金額度的提高要謹慎。在諸如此類的具體操作細節上做到充分注意、足夠謹慎,“相互寶”的前途無需擔心。而且,隨着互助實踐數據的累積、管理方運營經驗的豐富,管理費用也有進一步降低的空間,“相互寶”的吸引力也有望持續增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