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是塊磚,哪裏需要哪裏搬。

—— 魯迅:不是我說的

實力歌手譚維維深夜發文,感慨用心製作的專輯沒有水花,高質量音樂眼看着折在宣傳上,無比痛心,最後譚維維說出了很多人都不敢說的話:真羨慕流量歌手...真羨慕流量拿着口水歌就不費力氣地衝到銷售榜頂端,再次引發了實力與流量孰輕孰重的討論。

隨後,知名音樂綜藝《天賜的聲音》總導演孫競轉發微博,爲譚維維發聲:我承認做節目時,也會邀請一些唱的不咋地的流量歌手。

看似聲援的力挺卻把畫風帶偏,要知道這個節目的看點就是“老帶新”、流量雪花搭配實力歌手,雙方都因此獲利,從節目推出的歌單收聽率來看,也都是以質量論高低,並沒出現因有哪個流量參與,歌曲的評價就逆勢上揚的。

所以孫競這掃射大半個雪花流量的言論立刻引發爭議,網友毫不客氣的吐槽“一邊眼饞人家的流量,背後又吐槽人家的實力”,“又當又立、兩面三刀的行爲,着實令人不齒”,甚至懷疑譚維維的深夜感慨不過是一次邏輯縝密的炒作營銷。

其實,“放下碗罵娘”的迷幻情節還少見嗎?不光是歌唱圈,表演系統似乎玩的更6。最近頂流的《演員請就位2》表面是郭敬明與李成儒老師的battle,而本質上不過是導演組利用流量鮮肉挑起的一次民意大討(si)論(bi)。

《演員請就位2》第二期的最大槽點就在於郭敬明何昶希S卡事件。客觀的說,何昶希的背臺詞表演,讓我真切的感受到“不是每個長得好看的人,都能演戲”,僵硬的肢體動作、毫無起伏的衝突,在這娃的臉上,我看不到一絲魏無羨該有的情緒,不得不誇李成儒老師用詞精準:一把劍紮在了死肉上。

何昶希的表演讓幾個導演失去了評價的力氣,第一期瘋狂輸出的爾冬升導演雙眼無神,只簡簡單單的給了幾個建議。估計連這個小夥都以爲即將下班,沒想到半路殺出了郭導,一張S卡把一位新人送上了風口浪尖。

郭敬明一開口,情況就開始失控了。

揣度一下何昶希的內心OS,這場競技對別人是機會,對他可能就是通告,畢竟連核心競爭力都沒聽懂、做完心理準備就參賽的孩子,還能指望他出圈嗎?

可郭導一救,直接把何昶希“救”成靶子了,不明真相的羣衆開始攻擊何昶希、吐槽郭敬明,什麼難聽的話都有,可這看似正義的“戰爭”,除了何昶希倒了黴,剩下的都是受益者。

何昶希演的爛,沒錯,但都是他的責任,不全是,單說劇本設定就讓人莫名其妙,藍忘機居然捅了魏無羨??!!不用多說,就這個奇葩改變本身就與大劇本的基調不合。

這段雨中對峙戲,雖帶古偶成分,但對演員的要求極高,何昶希這樣的0基礎、0經驗的表演小白,一上來就挑戰這樣高難度的角色,實在超出能力範圍。

製作無視、演員背鍋,《演員請就位2》一小段表演就映射出電影電視劇流量明星屢被碰瓷的常見形式。

某劇立項,製作團隊爲了收視or票房啓用鮮肉演員,美名其曰給予年輕演員新機遇、新突破,實際上沒有調研、沒有了解,也不看角色需要什麼樣的特質,只要有名氣拉過來就上;流量鮮肉也因各種原因無力反抗,一臉懵逼的開機,一臉懵逼的收工。

劇集效果好,流量鮮肉自然更上一層樓,萬一劇集撲街,之前三請五拜的鮮肉就成爲“背鍋俠”,成爲衆矢之的,棄車保帥、風評逆轉,詳情參考“用完就扔”還被回踩的《上海堡壘》。

流量和實力,原本是娛樂圈兩種不同的事業側重點,近幾年卻被炒作成水火不容的敵對勢力,勢要分出高低貴賤,然而吵了多年始終沒能分出勝負,根本原因就在於這兩方本就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一體雙生,而難,就難在轉化的時間與爲之付出的努力。

譚維維坦言羨慕流量歌手,是很多實力藝人甚至是觀衆的不敢言的心聲,流量意味着機遇,意味着繼續下去的鼓勵。但生活在別處,常被碰瓷的流量藝人心中也有自己的苦,努力不被人看見,或者因某種侷限,連靜下心努力的資格都沒有。

新生代流量黃明昊曾坦言最近的綜藝工作連軸轉,可沒有一件是自己真心想做的;範丞丞也感慨出道後做音樂的時間反而沒有了。流量是代表着關注與成功,可他同時也與魔鬼行程、身不由己劃等號,所以“譚維維們”真的不必豔羨,因爲被碰瓷的流量鮮肉忍受着委屈、背鍋也在羨慕着實力的生活。

對於流量的態度,不如借鑑一下韓紅老師的看法,相互尊重、物盡其用,只要對藝術絕對忠誠,流量or實力,都一樣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