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與人類的衝突

近幾十年來,隨着遠足、捕鳥、魚、覓食、徒步以及野外劃獨木舟等活動的進行,越來越多的人進入了熊的領地。人類的居住地擴展到了熊經常出沒的地方,而且熊也來到了城郊和鄉村住宅區域,那裏的食物有時比自然環境中的更加充足,尤其是在成片的野生堅果和漿果沒有豐收的年份裏。每一年,人類和熊之間的接觸都在逐漸增加。

人類比熊更加危險

如果熊想要殺人,大多都輕而易舉。但實際上熊很少會傷人。導致熊不會傷人的因素有許多。第一,就在大約10000年前的更新世時期,有許多其他更加強有力的敵人要與黑熊和灰熊競爭,在這樣的環境裏,爲了健康地生存下去,它們變得更加警陽。第二,因爲人類有高端的武器,所以人類的殺傷力更大。許多年來,我們殺死了許許多多的熊,所以對人類的恐懼在熊中代代相傳,以至於很有可能已經深入到它們的基因裏了。第三,人類殺死了有攻擊性的熊,留下的都是非常膽小的;可以確定地說,是人類塑造了熊,尤其是在北美洲以及北極極地地區,那裏人熊矛盾更加尖銳。

被熊殺死的人很少

加拿大生物學家史蒂芬赫雷羅在《熊的襲擊》引言中說,20世紀90年代,美國及加拿大有29人被熊殺死。其中,灰熊殺死18人;黑熊殺死11人。相比之下,在美國,每年狗會殺死約15人,有80萬人受傷,需要進行醫療救助。數據表明,在進行戶外活動的同時,人更容易被閃電擊中,而不是被熊襲擊。而且人在去戶外遊玩的路上,更有可能在旅行時死於車禍,誤入小路或者魚小溪,而不是與熊發生衝突。每年,北美洲的熊平均殺死3個人。而每年美國有156000被謀殺,44000死於車禍。

熊類的攻擊性

通常,當熊看見人類、聽見人類的聲音或者聞到人類的味道時就會很快逃跑。然而,有些熊卻不會那麼輕易跑掉。熊如果喫過垃圾,被喜歡看熊的人餵過食,或者居住在徒步路線縱橫交錯的地方,那麼熊逃跑的可能就比較小,因爲經驗告訴它,人類並沒有直接危險或威脅。些熊通過接近人類逐漸認識到了這一點,它們有時能得到一頓免費的午餐。少數喫垃圾的熊完全喪失了對人類的恐懼。它們會變成危險的動物,也就是在某種情況下會襲擊人的動物。在黑熊已經習慣人類的食物或垃圾的發達地區,有證據表明,如果是母熊帶着幼崽,那麼危險性就會增加。

熊的性情各不相同。一隻熊可能對熊和人都具有攻擊性;而另一隻就可能溫馴和藹。當熊發現自己處在某種特定的條件或環境之中時或許會表現得咄咄逼人,比如一隻母熊發現自己的熊崽有危險的時候;一隻貪婪的熊剛剛獵殺了一隻獵物時,或者在春天發現了一具遺骸,剛要飽餐頓卻突然撞見人的時候;又或是當一隻熊受到驚嚇或遭到包圍,發現自己無路可逃的時侯。總體來說,黑熊沒有灰熊那樣好鬥。因爲黑熊主要待在林地裏,各個年齡段的黑熊通常都能通過爬樹來躲避危險。與黑熊相反,灰熊則進化成了曠野動物,那裏樹木稀少或者根本沒有;因爲爪子是直的,所以它們通常無法爬樹,除非樹枝排放得像梯子一樣,恰到好處。在更新世時期,在灰熊那開闊的高平原棲息地上,母熊必須有非常強的攻擊力、才能保護自己的幼不會受到衆多其他捕食者的傷害。

當熊遇到人

熊的許多社會行爲實際上是裝模作樣和虛張聲勢。當熊遇見人的時候,它對待人的態度就跟對待另一隻熊一樣,尤其是當熊已經習慣了喫垃圾和被人類餵食,因此也習慣了人類的時候。當一個人離這隻熊過近時,熊也許會通過抓撓、揮掌或者咬人來保護私人空間和它們見到另一隻熊時的反映一模一樣。那種熊與人的交流在露營的地方最容易發生,在這裏,熊已經習慣了人給它們餵食—於是熊就得寸進尺,開始將人類的食物據爲己有。有時,熊會通過虛張聲勢來嚇唬人,讓人類遠離它們的食物,這種行爲類似於一隻熊將另外一隻熊從片茂盛的漿果地或某具殘骸邊趕走一樣。

人熊矛盾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爲人類侵佔了熊的棲息地,在北美和亞洲,這種情況更多,當人類遇到熊的時候,往往會爆發衝突,大多數情況下熊都會被趕走或者殺死。人類侵襲熊類棲息地,讓野生熊類的數量大大減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