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劉曉明:應對全球氣候問題,中英合作怎麼進行?

2020年10月13日,劉曉明大使應邀出席英國議會跨黨派中國小組氣候變化問題在線座談會,發表題爲《深化中英氣變合作,共建美好地球家園》的主旨演講並回答議員提問。英國議會上下兩院議員,英國內閣辦、外交發展部、環境部主管官員,保守黨環保機構、英中貿協、英中協會代表等30餘人參加。

劉大使演講和答問全文如下:

尊敬的英國議會跨黨派中國小組主席格雷厄姆先生,

尊敬的英國議會下院環境監察委員會主席鄧恩先生,

尊敬的英國外交發展部COP26區域大使布里斯托爵士,

尊敬的各位議員,

女士們、先生們:

很高興再次與英國議會跨黨派中國小組各位議員座談。我們今天座談的主題是中英氣候變化合作。2021年將是氣候變化合作之年,中英將分別主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COP15)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這將是中英關係的大事,也將對全球氣變合作和環境治理產生重要影響。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氣候變化問題持續升溫。我認爲,人類社會正面臨與氣候變化緊密相關的五大挑戰:

一是全球變暖挑戰。目前全球平均溫度已比工業化前高出1攝氏度以上,全球海平面上升速度達到每年5毫米。未來,一些地區可能不再適宜居住。二是生態環境挑戰。人類工業化進程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也產生了嚴重環境污染,生物多樣性面臨嚴峻挑戰。

三是新冠疫情疊加挑戰。疫情客觀上削弱了各國對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關注。COP15和COP26不得不推遲舉行。

四是應對能力不平衡挑戰。與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受到氣候變化衝擊影響更大。國際社會消除南北發展不平衡、凝聚應對氣候變化合力依然任重道遠。

五是毀約退羣挑戰。個別國家悍然退出《巴黎協定》,這種單邊霸凌行徑使全球氣變合作和治理遭受嚴重挫折。

不久前,習近平主席在出席聯合國成立75週年高級別活動中宣佈,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峯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這是中國基於國內可持續發展內在要求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彰顯了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堅定決心。國際社會對此予以高度評價。約翰遜首相稱,習主席宣佈的目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是向世界發出的強有力信號。中英是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治理的重要夥伴,雙方合作大有可爲。

一是共同做氣變治理的領軍者。中國積極落實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切實履行《巴黎協定》國際義務。2005年至2019年,中國單位GDP碳排放下降48.1%,非化石能源佔比達15.3%,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佔全球一半以上。英國確立了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中英可以充分利用主辦COP15和COP16兩次會議之機,爲全球氣變治理髮揮重要引領作用。

習近平主席和約翰遜首相就兩國加強COP15和COP26相互協調、相互支持達成重要共識。中國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與夏爾馬大臣,我本人與夏爾馬大臣、布里斯托爵士等保持密切溝通。雙方還在工作層建立了聯合工作組。下一步,雙方要加強溝通協調,調動政府、議會、商界、媒體、學界等各界人士積極性,確保兩次大會辦得精彩、取得成功。

二是共同做綠色發展的推動者。疫情形勢下,中國政府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推廣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加速完善氣候投融資體系。英國在清潔能源、低碳技術等方面獨具特色。中英應加強在新能源、低碳城市等領域合作,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雙贏。

中國在覈能等清潔能源領域技術成熟,運營管理經驗豐富。欣克利角核電站是中英法在清潔能源領域合作的重要旗艦項目,建成後可滿足英國7%的電力需求,每年可以減排900萬噸二氧化碳。雙方應共同努力確保該項目順利成功。我們還應鼓勵兩國產業界在可再生能源、綠色金融、綠色“一帶一路”等領域加強合作,助力兩國綠色復產,帶動全球綠色復甦。

三是共同做綠色創新的開拓者。中英都在積極推動綠色科技、能源、金融創新發展。兩國簽署了《中英清潔能源合作伙伴關係實施工作計劃2019—2020》,共同制定了“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綠色合作潛力巨大。吉利、比亞迪等中資企業積極投資英國,成爲兩國綠色交通合作的典範。 四是共同做多邊主義的捍衛者。中英雙方應堅定維護多邊主義,按照“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公平和各自能力原則,盡最大努力落實國家自主貢獻,共同推動《巴黎協定》全面、平衡、有效實施,幫助發展中國家提升應對氣變能力,深化應對氣變國際合作,完善氣候治理體系,共同引領全球氣變治理方向和進程。

女士們、先生們,

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是中英合作的重要領域,也是中英兩國作爲具有全球影響的大國應肩負的使命。

習近平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峯會上指出,“我們要站在對人類文明負責的高度,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促進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協調統一,共建繁榮、清潔、美麗的世界。”

英國議會在英國應對氣候變化進程中發揮着重要作用。我衷心期望各位議員繼續發揮積極作用,支持中英兩國政府、兩國企業開展綠色合作,爲辦好COP15和COP26獻計獻策,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美好地球家園貢獻力量!

謝謝!

現在我願回答各位議員的提問。 

議會跨黨派中國小組主席格雷厄姆:在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下,明年COP15大會能否如期舉行?

劉大使:現距大會召開還有7個多月,我們對COP15如期舉行充滿信心。目前中國國內民衆已恢復正常生活,經濟復工復產取得重要成果。我們將繼續做好國內疫情防控工作,也會密切關注全球疫情發展。正如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峯會上所說,歡迎大家明年聚首美麗的春城昆明,共商全球生物多樣性大計,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世界。

議會上院議員盧卡斯勳爵:英中在新能源特別是新能源汽車領域如何進一步開展合作?

劉大使:在新能源領域,中國非常願意與英國開展互利合作。截至2019年底,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81萬輛,佔全球一半以上,增量連續兩年超過100萬輛,均居全球領先地位。

無論是中國比亞迪公司製造的電動大巴,還是吉利公司投資倫敦出租車公司後在英生產的全電動出租車,都爲英國減少碳排放作出了貢獻。此外,中國是可再生能源領域最大投資國,積極發展太陽能和風能。我認爲,中英在相關領域蘊含巨大合作機遇,合作前景十分廣闊。

議會上院議員盧卡斯勳爵:你如何看待英中在覈能領域的合作前景?

劉大使:中國核能技術成熟,運營管理經驗豐富,中方願繼續與英方加強核能合作。截至2019年底,中國運行核電機組達到47臺,總裝機容量爲4875萬千瓦,僅次於美國和法國,位列全球第三。

欣克利角C核電站是中英法在覈能領域重要旗艦項目,將幫助英國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目前這一項目面臨一些雜音。我期待中英雙方排除干擾,繼續共同推進這一重要項目。

議會跨黨派中國小組副主席克利夫頓-布朗爵士:英國已淘汰所有煤炭發電廠。中國煤電發展是否會影響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中國將在何時淘汰煤電?

劉大使: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任務十分艱鉅,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挑戰仍然突出。對中國部分省區而言,煤炭仍是主要能源,逐步減少煤電需要一個過程。

我曾在中國西部最貧窮的省份之一甘肅省擔任省長助理,當地經濟發展對煤炭仍有相當依賴。中國正嚴控煤炭消費總量,在工業領域提升能效環保標準,積極推進鋼鐵、建材、化工等高耗煤行業節能減排改造;在民生領域逐步推行天然氣、電力、潔淨型煤及可再生能源等清潔能源替代民用散煤,取得顯著進展。

中國高度重視煤電技術創新,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潔煤電供應體系,煤電超低排放機組超8億千瓦,排放標準世界領先,爲全球各國煤炭清潔利用作出了示範。着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中國將採取有力政策和措施,進一步推進綠色創新和能源轉型,逐步減少化石能源消費,促進綠色高質量發展。

議會上院議員麥康納爾勳爵:人們很關注“一帶一路”建設問題,中國是否會減少並最終停止對巴基斯坦等沿線國家的煤炭項目投融資?

劉大使:“一帶一路”不僅是經濟繁榮之路,也是綠色發展之路。2013年以來,在“一帶一路”建設實踐中,中國在“一帶一路”建設實踐中始終秉持綠色發展理念,推動基礎設施綠色低碳化建設和運營管理,在投資貿易中強調生態文明理念,加強生態環境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合作。

2019年,中國與42個國家的140餘家中外方夥伴一道,共同發起成立了“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中國還實施“一帶一路”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計劃,自2012年起每年氣候南南合作資金支出達7200萬美元。

中國企業在承建和設計“一帶一路”項目時,充分考慮生態因素,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例如,中國企業在巴基斯坦承建卡拉公路時,在公路沿線植樹近30萬棵,植草500多萬平方米,在建設基礎設施的同時,也爲當地環境綠化作出貢獻。

中國將堅持開放、綠色、可持續理念,與沿線國家一道共建綠色“一帶一路”,與包括英國在內的發達國家積極開展綠色“一帶一路”第三方市場合作,爲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匯聚更多力量。

議會上院議員麥康納爾勳爵:英中企業和機構在參與推動COP15和COP16方面能發揮什麼作用?中方對此有何考慮?

劉大使:我認爲,各國企業和民間組織是促進全球生態環境保護、綠色和諧發展的重要有生力量。中方一貫鼓勵利益相關方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多邊議程。

明年COP15也將開展平行會議,舉辦大量邊會和展覽,充分鼓勵和推動地方和社會各領域參與大會。中方還將按慣例在COP26會場設立“中國角”,爲中國地方政府、科研院校、非政府組織等參與氣候多邊進程、建言綠色低碳發展提供平臺。

今年2月,我會見了倫敦金融城市長拉塞爾,就中英金融界和工商界加強綠色金融、氣候變化合作,積極參與COP15和COP26等交換意見。中英兩國企業及社會各界可加強交流,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推動COP15和COP26兩場大會取得成功,爲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本文原載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大使館官方網站,觀察者網已獲授權轉載。)

責任編輯:朱學森 SN2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