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諸葛亮,大家腦海中大都浮現出幹練的人物形象,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氣度不凡,成爲劉備麾下的得力助手。但是有一點值得關注的是,影視劇中諸葛亮這個人物在戰爭中的出場,一般都是坐着輪椅的。按理說,自帶光環的諸葛亮理應騎着戰馬,在戰場上揮斥方遒。那麼諸葛亮坐輪椅,是因爲不會騎馬麼,都值得我們探究。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諸葛亮是會騎馬的,歷史上就有關於他騎馬的記載。劉備攻打西川無望,陷入張任的阻擊之中 ,劉備請求諸葛亮迅速派來援軍支援,諸葛亮爲了更好擊破張任的攻擊,騎馬查看西川的地形。並在騎馬的過程中將張任引誘了出來,而後趁勢騎馬逃走。

根據歷史可考證的資料顯示,諸葛亮第二次騎馬是在北伐中,這次騎馬的處境相對來說顯得有些窘迫。率領大軍來到城下沒有什麼異樣,面對姜維的逼近,諸葛二人的保護下騎馬逃出包圍圈。通過上面的描述,我們大概可以瞭解到諸葛亮是會騎馬的。

但是諸葛亮在行軍的過程中大都,坐着四輪輪椅運籌帷幄,究其原因可以從幾個方面展開。首先需要提到的是,諸葛亮並非一介武官,是一個高風亮節儒雅的文士,雖然也會一些劍術,但是沒有那麼的精通,再加上疏於練習,在武力方面沒有那麼擅長。

諸葛亮的優勢更多在於謀略方面,長期在隆中思考天下大事,相對於武官來說,身體體力優勢不足,相比於騎馬的舟車勞頓而言,四輪車對於諸葛亮要更加友好一些。騎馬顛簸也不利於諸葛亮更好的思考應戰策略,自己騎馬還要控制着馬,利用四輪車則爲諸葛亮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思考環境。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在於,謀士出身的諸葛亮,在加入劉備陣營之後,終日奔波勞累,身體情況每況愈下,特別是在荊州丟失,夷陵大敗之後,蜀漢政權面臨着諸多的困難,諸葛亮致力於穩固蜀漢政權的基礎,將天下局勢進一步穩定下來。

並且諸葛亮一直致力於助力劉備完成北伐的願望,在北伐的過程中,由於當時的交通不算發達,路途顛簸的情況時有發生,長期的騎馬行進必然會給諸葛亮的身體造成更大的負擔。

從思維方面諸葛亮坐四輪車也有着自身的用意,諸葛亮試圖爲自己營造一種神祕感,坐着四輪驅車,給人一種運籌帷幄。一切盡在掌握中的感覺。戰士們在諸葛亮這種狀態的影響下,也變得愈發成熟幹練。反之換個角度思考,如果諸葛亮給士兵呈現出不好的狀態,那麼也不利於戰爭的有序進行。

特別是在荊州丟失後,蜀漢政權面臨危機,諸葛亮強撐着擔當着蜀漢政權存在的種種問題,面對南中蠻人的反叛,運用和平招撫來緩解局勢。堅持養精蓄銳修整兵力,抓緊時間操練新兵。將蜀漢政權穩定下來了,東吳的關係也進一步得到了緩和。

善於謀略的諸葛亮在助力蜀漢政權的過程中耗費大量的精力,過度勞累使得本身柔弱的身體負擔更重,這些因素都使得諸葛亮坐四輪車有了合理的理由。由此也可以得出結論,歷史中諸葛亮通常坐着四輪車而不騎馬,並不是諸葛亮的雙腿有殘疾,在打仗過離不開輪椅,主要是爲了更好的進行作戰思考。爲蜀漢政權的壯大做出自己的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