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譎雲詭的歷史風雲中,中國歷史上能臣干將輩出。他們以其能力輔佐君王治國安邦,在實現自身抱負的同時,也推動了歷史滾滾前行。後人也會在學習他們技藝、才華的同時,用他們的人生故事鞭策自我,砥礪奮進。在大明王朝276年的歷史中,亦是能臣干將輩出。一如徐達、常遇春、于謙、張居正、袁崇煥等人,後人可謂是如數家珍。

而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將軍,他亦是明朝的一員干將,他一生所歷13大戰役未嘗敗績,《明史》中甚至稱讚他用兵“威名震寰宇”。但是,在他勇猛無匹、用兵如神的一面背後,他也有着鮮有人知的一面,那就是懼內,讀來令人捧腹。

戰功赫赫的常勝將軍

他就是戚繼光。生於明朝嘉靖年間的他,正處於大明王朝深重的危局之中。當時的大明王朝,內有土地兼併嚴重、財政危機,權臣當道,吏治腐敗,外有北部瓦剌、韃靼虎視環伺,而在東南沿海附近日本倭寇也是屢屢侵犯。

這無疑是最壞的年代,但對於戚繼光而言卻也蘊藏着建功立業、重振祖上遺風的機會。

戚家祖上戚祥,便是依靠當年跟隨明太祖朱元璋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榮升軍官,雖然最終戚祥在1381年跟隨傅友德、藍玉征討雲南梁王時戰死,但朱元璋憫其忠貞、軍功,是以追封戚祥爲明威將軍,戚家也得以蒙祖上餘蔭世襲罔替。

17歲時,戚繼光繼承世襲的明威將軍一職,出任登州指揮僉事。登州,位於今天的山東半島,乃是明王朝重要的關防重鎮。但當時由於軍戶制度的破壞、財政的枯竭等因素,也導致了明軍軍備鬆弛、戰力不足,登州的邊軍自然也不例外;面對這樣的局面,深感時勢變化的戚繼光,決心整飭邊防。在一方面,加強軍伍的訓練的同時,他也積極擴軍備戰。

當時的日本倭寇,因爲明王朝的防禦重心在北部蒙古一方,又有明軍軍備鬆弛的這一優勢,多采用流竄的方式進行侵略、襲擾,這也導致了明軍無法肅清倭寇,只得被動挨打。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戚繼光受張居正的舉薦之下,署理山東沿海的邊防事務,用以防禦倭寇侵擾。而在兩年後,他又被調往倭寇最爲猖獗的東南沿海附近任職。

在金華、義烏,有感於日本倭寇武器、戰術上的優勢,金華、義烏人又十分彪悍、善戰,戚繼光組建了結合了火器、兵械等裝備的戚家軍。

雖然受制於編制,戚家軍人數只有三千人,但是得當的戰術、裝備應用仍舊在與倭寇的戰爭中發揮了無與倫比的作用。而在隨後的台州之戰、福建之戰、興化之戰等13次大戰中,戚家軍所到之處無一敗績,倭寇之患也在歷經了十餘年的打擊之後基本平定。而在蕩平倭寇之後,戚繼光又駐防北方,打敗了蒙古軍隊的數次進攻,拱衛了京畿的安寧。

不過萬曆十年(1582年),對戚繼光有知遇之恩的內閣首輔張居正病逝。而與張居正之間的緊密關係,也讓在萬曆帝清算張居正之時,戚繼光受到牽連也被彈劾。隨即被貶黜至南方,最後萬曆十三年(1585年),60歲時戚繼光在家鄉黯然去世。

戚繼光不僅是一名常勝將軍,更加難能可貴的是他將明成祖朱棣發明的步兵、炮兵、騎兵協同作戰等戰術進行了發揚光大,還建立了軍隊的訓練制式化、考覈標準化、後勤專業化等一系列的軍隊規章制度,可以說他也是一名偉大的軍事家。

鐵漢亦有柔情

不過,雖然在戰場上的戚繼光威風凜凜,令敵人膽寒,但在家中戚繼光卻是一位十足的“妻管嚴”。

他的妻子王氏,是南溪萬戶王棟之女,妥妥的將門虎女,在講求三從四德的中國古代,女子就是男子的附庸,鮮有敢於違逆丈夫者。但這些對於有着父親的軍伍脾性,性格潑辣,從不輕易認輸的王氏而言卻只不過是空話而已。反倒是,日常生活之中戚繼光卻被“管理”的服服帖帖。

面對這樣的“囧事”,戚繼光也不是沒有“反抗”,但卻都是失敗告終。一次,面對士兵們的嘲笑,自覺丟了面子的戚繼光十分生氣,便想着將妻子帶到軍營內威嚇一番。不成想,即便是軍營中,面對夫人的詰問“喚我何事”,戚繼光卻嚇到立馬跪下,並謊稱“請夫人閱兵”才逃過一劫。

還有一次,戚繼光又忍不住部下慫恿決定再次嘗試一番。他便大聲嚷嚷着,拿出寶劍朝着午睡剛醒的妻子比劃,可妻子卻不怵反而是怒吼道:你要幹什麼!戚繼光悻悻然道:要殺一隻雞給妻子喫。

即便是後來爲了延續香火,戚繼光納了三個小妾,生下了兒子這件事,戚繼光也要揹着妻子王氏。但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爲,此事還是爲王氏知曉,爲了認錯戚繼光又一次選擇了對着妻子嚎啕大哭。最後,這件事以王氏過繼小妾之子爲自己的兒子爲結果纔算作罷。

事實上作爲一名功勳赫赫的將軍,戚繼光又怎麼會打不過、制服不了妻子王氏呢?這也不過是戚繼光的鐵漢柔情而已。

小結

在戚繼光的幾十年軍伍生涯之中,作爲將軍他打敗了倭寇,保衛了京畿安全,立下了赫赫戰功,無論是戰術、戰法的運用上,還是憂國憂民的情懷上也都值得後人研究學習。

而且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在那個女子地位低下的年代,他對妻子仍舊十分尊重,這樣的品行,一樣熠熠生輝,令人欽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