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奶製品的市場裏,牛奶一直佔據着很大的份額,也受到很多消費者的青睞,牛奶的種類還分爲很多人羣,有專門的老年人牛奶,還有女性牛奶,還有兒童牛奶,甚至兒童牛奶還分好幾個年齡段。

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的豆奶卻很少了,特別是在超市中,貨架上幾乎沒有豆奶的蹤影,消費者也並不認可這類豆奶,這是爲什麼呢?其實豆奶領域裏也有不少知名的品牌,比如說維維、維他奶這樣的品牌,還有後來入局的達利、蒙牛、伊利等品牌。

但是現在的市場中,就算是大型的超市裏面也只有角落裏有少量陳列,佔比跟牛奶比幾乎可以忽略。而在少數的便利店中的話,也只有散裝維他奶的產品,或許大家最經常看見的應該就是豆奶粉,但是豆奶粉的銷量同樣也不是很好。

但是這幾年豆奶市場中也有不少知名的品牌進行過一系列的試水,統一、可口可樂等巨頭也都嘗試過豆奶品類,雖然這個市場十分的龐大,但是真正能夠搶佔的了這個市場的商品還沒有現世,消費者也很難接受相比於其他的奶製品飲料。

光看這些年有不少品牌紛紛試水,還有不少的新聞紛紛報道豆奶市場是如何的巨大並且蓬勃發展,但是在市面上彷彿並沒有翻起多大的水花,實際上真正亮眼的產品不多。相比於其他飲料產品,豆奶產品的侷限性還是非常大的,主要是這三點問題:

消費場景缺乏經典畫面。這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說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喝豆奶,消費者並不知道它的作用是什麼,也不知道應用場景在哪裏。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比如說王老吉的案例,最重要的就是那句經典的廣告詞“怕上火喝王老吉”,大家在上火的時候或者喫火鍋的時候就會想到要喝王老吉。

還有就是“送禮就送腦白金”,這些成功的案例都是因爲消費場景給消費者指定的非常明確,而我們再看豆奶呢?豆奶好像真的沒有這種場景可以讓消費者直接聯想到,就算是豆漿的話,大家還能夠和早餐相結合。

再一個就是消費人羣的問題,因爲豆奶這類奶製品肯定是以家庭爲單位買的多一點,如果是年輕人的話就會購買的少一點,並且豆奶的價格也不算便宜,這個價格幾乎是要和牛奶的價格相差無幾,所以大家寧願選擇牛奶也不會選擇購買豆奶。

豆奶在被需要購買的場景大多數也只是在早餐時間,別的時間大家飲用的場景還是比較少的,並且年輕的消費者相對來說是比較少的,怎麼樣能夠讓年輕人認可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品類的消費,這個意思就是說豆奶的原材料的問題,因爲大豆在我國是比較常見的,不是什麼稀缺的物品,所以大家對豆奶的價值和營養成分也並不是很認可,甚至還不如豆漿。

與牛奶不同,在我國消費者的潛意識裏面,牛奶的營養價值是非常高的,且是非常珍貴的飲品,所以說是稀缺性認知偏差導致了消費者對豆奶價值的認知出現了偏差。牛奶在老一輩人的認知中甚至都是“奢侈品”。

如果豆奶想要發展成一個千億級的市場的話,那麼還需要首要解決這三個問題。但是豆奶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還是非常好的,就從那麼多品牌入局就能夠看出來,國人豆奶平價消費量不高,就算達不到泰國的水平,只要平均消費量達到3.0升,增長空間也有近兩倍,利潤空間巨大。

國內的豆奶行業要想發展起來的話需要更多的龍頭企業一起發力,並且豆奶非常的適合亞洲人的體質,或許這個週期會非常的漫長但是也會非常值得入局和期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