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蒙 古 舞

提到蒙古族,首先就會想到遼闊的草原、想到特色的美食、想到馬背上的身影、想到悠揚的馬頭琴聲、想到華麗的蒙古族服飾,還會想到曼妙多姿的蒙古舞。蒙古舞用它極具渲染力的舞姿伴着來自草原上各種聲音混合的音樂,在全國的舞臺上長盛不衰。今天就帶大家深入瞭解一下這種蒙古族特有的舞蹈。

蒙古舞的由來

蒙古族創造了獨特的草原圖騰文化,蒙古先民有狼、鹿圖騰崇拜和鷹、白海青、天鵝等鳥圖騰崇拜。這種祟拜對於蒙古民族的社會生活和文化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蒙古舞最初正是通過祭祀舞蹈逐步發展而來。後來蒙古族人們在舞蹈中加入各種元素,狩獵、放牧、思鄉、愛戀、祈禱……每一種舞姿都表達着一種情感,讓舞蹈無比鮮活。

蒙古舞的特點

舞蹈本身是一種需要觀看才能瞭解到的藝術表現形式。如果非要用文字來形容蒙古族舞蹈的特點,那就是渾厚、含蓄、舒展、豪邁!不同於其他舞蹈的細膩,蒙古族舞蹈就是在草原而生的,遼闊的草原給了這種舞蹈足夠廣闊的空間。跳起蒙古舞,身體就要完全的舒展開來,跳就要跳的高,柔就要柔的徹底。是一匹蒙古馬,就在舞臺上盡情奔馳;是一隻雄鷹,就在雙臂上盡情翱翔……

蒙古舞的主要種類

盅碗舞:一般爲女性獨舞,具有古典舞蹈的風格。蒙古族姑娘頭頂瓷碗,手持雙盅,頭頂瓷碗。在音樂伴奏下,展現着曼妙的身姿,同時還不能讓頭頂的碗不能有絲毫差池。表現出了蒙古族姑娘端莊嫺靜、柔中有剛的性格氣質。

筷子舞:因用筷子伴舞而得名,在羣舞的時候節奏感特別強。慢舞穩重深沉,快舞則飄灑矯健。情緒高昂時筷子繞身飛舞,可在各種動作上擊打身體的各部位,場面輕鬆熱烈。筷子舞凝結着蒙古族人民熱愛生活的情意和美化生活的智慧,也是蒙古族人民的精神生活組成部分。

安代舞:安代舞被稱爲蒙古族集體舞蹈的活化石,因爲它的歷史可以說是非常久遠。而且這種舞蹈很久以前還被當做一種治病的偏方,跳了這種舞還治癒身上的疾病。如今安代舞更多的是作爲一種民族舞傳承下來。紅色的綢子上下飛舞,綢子下是舞動的身影,掩在紅綢間忽隱忽現。

蒙古舞在錫林郭勒草原

攝影:白嘎利

錫林郭勒盟是蒙古族文化傳承的主要地區之一。在這裏,原汁原味的蒙古族文化集中體現。馬文化、遊牧文化、蒙古族服飾文化……還有長調、呼麥、氈藝、男兒三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蒙古族舞蹈在這裏更是天天在上演,小到蒙古族學校裏的孩子,大到活躍在草原各地的“紅色輕騎兵”烏蘭牧騎。舞動的身影傳承着蒙古族的文化,傳播着錫林郭勒盟的影響力,讓這片遼闊更讓人流連。如果有一天來到錫林郭勒,記得找機會在草原看一看演繹在綠茵上的舞蹈。

來源:錫林郭勒文化旅遊

責任編輯:張金芳

推薦閱讀

點擊標題閱讀原文

推薦| 內蒙古發出冰雪邀約,冬季來內蒙古可以這樣玩!

圍觀 | 劇透內蒙古冰雪旅遊那達慕

視界 | 愛上內蒙古的N個理由

喜報 | 舞劇《騎兵》斬獲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