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如何培養出孩子自信的性格

要想培養出男孩子敢想敢做的性格,這不是光從理論或是概念性的東西就可以培養出來的。因爲孩子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性格,與現實中所關聯的問題太多了,比如父母都是一個什麼樣的性格,生活中家庭是一個什麼樣的風格、環境、父母又都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對孩子又採取了什麼樣的教育以及家庭管理等方面的諸多因素。

從建立一個家庭開始,家庭中的所有成員,在家庭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處理相關事物關係,待人接物以及教育子女等方面的言談舉止和態度所形成的家庭一種風格,而這種風格也是有家庭成員的生活經歷、文化修養、思想立場、個性特徵、個人性情、身心狀態以及家庭背景等統一起來的一個綜合體,由於這些綜合體的不同,所以這個家庭體現出的風格也就不盡相同,正是這樣的一個不盡相同家庭的因素,對男孩子也好,女孩子也罷的,成長過程中所形成的絕對性的影響是不盡其境的。

也正是這樣一個因素,對孩子成長過程當中的重要性可以體現在孩子在個體的社會化過程當中受到多少影響,乃至就可能形成自身的性格特徵。家庭當中的另一個氛圍,也就是說家庭的環境以及父母對孩子教育的方式方法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對孩子都有諸多方面和延續性的影響,這些已經在子女長大以後出現諸多心理問題的孩子當中的個體病例是非常多的。

男孩子長大以後,是否能夠有敢想敢做的性格,這也是不能統一而論的,如果這孩子的家庭風格以及環境,特別是教育能夠給孩子寬鬆愉悅的生活體驗,尤其是在孩子心理過程當中,都是較爲完整的帶有特徵性的教育,那麼這樣的男孩子或者女孩子長大成人以後,相對的對社會的適應性和與他人交往的能力都是比較強的。

比如“拒忽形父母”,所營造的家庭風格自由度就比較強,對子女的管理和教育都比較鬆散或忽視,尤其是自己子女在某種要求下一般都持拒絕的態度,也可以說對子女的行爲體現和觀點言論等方面幾乎是置之不理,甚至可以說對子女的教育完全處於忽視的狀態,那麼這樣的孩子長大成人以後容易自由化的傾向就比較嚴重,當然這不是一種病態的自由化,而是行爲體現和言論體現的自由化,當然極有可能會出現性格上的敢想敢做乃至敢當的行爲體現。

另外“專制型父母”所營造的家庭風格環境及教育方法就比較專制了,甚至是獨裁方式的管教子女,其特徵也就是在教育孩子當中一切活動必須遵從父母的意願,按照父母的安排和決定去做,孩子只能是無條件的服從,父母就是孩子行爲體現當中的絕對獨裁性的判決給予的標準來衡量,當子女在某些父母給的問題或條件性的服從達不到要求時,可能就會受到某種懲罰。

而這種懲罰的理論性結果,不論是適應還是不適應,父母根本就不像自己的子女去解釋,由於這樣獨裁性的專制性的家庭教育所營造出的氛圍,孩子成長後步入社會,極有可能遇事小心謹慎的對待,害怕心裏愈發的嚴重,乃至容易造成孩子社交等諸多方面的恐懼,極有可能造成病態心理。

當然還有許多,比如“威信型父母”,這樣的父母一般在教育子女之前都能夠自律並以身作則,讓自己的子女覺得父母的教育方式方法是合情合理不是苛求,而且自身的行爲標準與自己的價值觀念,乃至對生活等方方面面的認識,前後都是保持一致的,家庭成員當中所發生的一切問題,這樣的父母都不會以獨裁專制的方式解決,而是以說理的方式讓子女幸福,相信父母所做出的任何決斷或者觀點都是正確的,而這樣的父母所教出的孩子比較循規蹈矩,服從上級領導的意願也比較深刻,做事比較有規律或條理屬於社會上可能作出貢獻的一個階層。

因此要想培養孩子的敢說敢做的性格,就需要父母首先考慮自己家庭的風格環境以及自身對子女的教育方式方法,尤其是自身能夠做到嚴格律己,性情開放,敢想敢說敢做,當然是在合理的範圍之內的要求,不能有任何過分乃至違反道德法規之行爲體現,讓孩子在這種的環境薰陶下,以及家長的正確培養和教育下,才能夠讓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蓄存於自我成長當中。

孩子的性格如何能夠在正確的引導下健康的成長,家長是有很大責任的,也與自身的環境和家長的教育方法有直接的關聯,另外父母的性格和言行舉止對孩子的成長有直接的影響以及潛移默化的教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