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年级效应”?

"三年级效应”指的是: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成绩较好,但到了三年级后,成绩开始下滑,有的孩子甚至出现厌学情绪。

不少家长会发现,孩子刚上小学的时候,特别是在一、二年级所学的知识点是小学阶段里最少、最浅显的,孩子只需稍微学一学就能学会,很容易考高分,拿双百分很容易。但是到了三年级,考试要拿到90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了,这并不是个例,而是个普遍的现象。

为什么会有“三年级效应”?

小学六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一、二年级,第二阶段是三、四年级,第四阶段是五、六年级。三年级是小学阶段很重要的转折期,对孩子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那么,三年级孩子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首先是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变化,这是比较明显的。其次,孩子的情感发展由易变性向稳定性过渡。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最后,也是孩子为什么会出现“三年级效应”最关键的一个原因,孩子在一、二年级养成的一些不太正确学习态度和不好的学习习惯在三年级时就会显现出来,慢慢地就出现了所谓的“三年级效应”。

如何应对“三年级效应”?

前文说到引起孩子“三年级效应”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家长在一二年级没能帮孩子抓好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接下来小荟就给家长们具体讲讲应对措施,一二年级的家长该帮孩子这样做:

1、抓好孩子的学习态度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孩子的成绩并不能说明什么,试卷上的分数更说明不了什么,家长也不要只看孩子的考试分数,而是要在这个时候,培养好孩子的学习态度。

不要因为一二年级知识点比较少,学起来比较简单就用“孩子随便学学就会了,不用太努力,倒不如学点兴趣爱好”的想法要求孩子。因为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态度。

在上学初始就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会让孩子在今后的学习及生活中都能呈现出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一个学习态度端正的人,往往学什么都能学得既快又好。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一二年级是孩子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也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两天就能养成的,还是得靠长期的培养和坚持。尤其是刚上学的孩子还是一张白纸,如果家长不注意对孩子习惯的培养,孩子很可能慢慢地就会养成很多不良习惯,比如低年级的学生自制力差、没人监管就不主动完成作业,又或者是天性好动,上课不能专注听讲等等,这些不良学习习惯都可能对今后的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

因此低年级的学生家长一定要重视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独立阅读思考的习惯等等。学习习惯养成的良好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三年级成绩调整和分流的结果。

3、多了解孩子,引导自主学习

家长要知道在孩子低年级还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进入三年级的学生容易变得心浮气躁,不容易静下心学习,作业出现的错误明显增多,考试成绩波动较大,时好时坏,这些都是孩子的自控力欠缺的表现。

家长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让孩子有了一个明确的奋斗的目标,这个目标要是阶段性的,比如这个月要达到什么目标,这个学期的目标是什么,达到目标后得到什么奖励等,目标奖励机制会让孩子产生持久而主动的学习动力。

此外,三年级部分孩子可能已经在从被动的学习向主动的学习转变了。有些细心的家长已经注意到了,但有还是一些家长还没能及时察觉到,因此,家长要做个有心人,在了解孩子们所处的这个特殊时期之后能结合自家孩子的特点向他们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教育,多和孩子谈谈,去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

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三年级是个坎,家长全方位保驾护航才能让孩子顺利应对“三年级效应”,孩子在今后的学习里将会游刃有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