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修養,叫做琴棋書畫。古人云:“善琴者通達從容,善棋者籌謀睿智,善書者至情至性,善畫者至善至美。”在中國,琴棋書畫不但是重要的文化組成部分,更是一個人文化素養的直接體現,上至皇帝文武百官,下至文人平民百姓,皆對琴棋書畫有一定的瞭解和認識。今天要說的這個故事,便與其中的“棋”有着分不開的關係。

愛新覺羅·玄燁,康熙帝,8歲登基,16歲挫敗權臣鰲拜奪回大權,接着削三藩,收臺灣,驅沙俄,加強中央集權,在位61年,開創太平盛世,被人們尊稱爲“千古一帝”。

然而這樣一位帝王霸主,卻曾爲一個小小的侍衛,寫下了“罪已詔”(古代帝王自省或檢討自己過失的文書),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導致此事的出現?

故事還要從康熙37年說起,這一年,康熙帝率領衆王宮大臣前去木蘭獵場,當經過伊遜河時,康熙見此處風景秀麗,決定在此住一夜,便下令安營紮寨。等大家都忙得差不多時,康熙的棋癮突然上來了,趕緊叫來大臣和自己下棋。

不過說實話,康熙的下棋技術確實一般,很多大臣都能輕鬆贏過他,但“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大家都懂,誰敢隨便贏皇帝啊?所以隨行大臣們都一個一個“慘敗”於康熙之手,康熙頓覺索然無味,甚至還有點生氣。

於是他說道:“誰要是能贏了朕,便賞銀百兩,官升三級。”這個獎勵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天大的誘惑,可誰又敢豁出去拿獎賞呢?一時之間,氣憤驟降到冰點,眼看着康熙就要生氣了,一位年輕的侍衛走了上來,表示自己想和皇帝下一盤棋。

康熙問道:“你叫什麼名字?當真會下棋?”侍衛答道:“小人名叫那仁福,自幼學習棋藝。”康熙點點頭,示意那仁福上前與他下棋,那仁福倒也不忸怩,直接上去便開始了。

沒想到這名小侍衛棋藝了得,很快就佔據了上風,接着一連喫掉康熙大半棋子,康熙平時哪裏受過這樣的“對待”,眉頭微微皺了起來,看得旁邊的大臣們是心驚膽戰,爲那仁福捏一把汗,很快,康熙便被“逼上了絕路”。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最會察言觀色的老太監郭繼功大喊一聲:“皇上!對面山上有一隻猛虎!”康熙一聽,立刻站起來,對那仁福說道:“朕去去就來,你在這裏等着,回來我們繼續下!”接着康熙便匆忙走掉了,那仁福便老老實實待在原地。

當然了,山上根本沒有啥老虎,不過幸好出現了一頭漂亮的野鹿,康熙一行人一路追着它翻過幾個山頭,康熙一箭過去,將其獵中,瞬間喜不自勝,開開心心返回營地烤鹿喫,壓根就忘了下棋的事情。

十餘日後,康熙狩獵歸來,再次路過伊遜河,這纔想起了那盤棋,他趕緊詢問身旁的太監,那仁福在何處?但沒有一個人回答得上來,康熙一想,不好,他難道還在等朕?上山一看,那仁福依然跪在原地,並死去多時。康熙頓時悔恨不已,自責道:“君而無信,何以爲君!”併爲那仁福寫下罪已詔。從此以後,康熙引以爲鑑,再也不失信於人。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聖祖實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