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做兩江總督時,有兩位讀書人前來投奔,分別是浙江陳蘭彬,廣東劉錫鴻。兩人皆是飽學之士,能下筆千言,口才極好,在其家鄉小有名氣。經過一段時間考察,曾國藩對他們評價說:“劉生滿臉不平之氣,恐仕途蹉跎,晚景淒涼;陳生稍穩重些,能官至三四品,然無大作爲!”

後來,郭嵩燾出使歐洲,他素來看重劉錫鴻,因而奏請爲副使,得準參贊。起初,兩人初到歐洲關係非常和睦,然而僅過了半年,便開始有了矛盾,愈演愈烈。

劉錫鴻給清廷上書告狀說:“郭嵩燾出使英國時,其小妾曾被洋人官員單獨接入府中居住數日,如此穢亂不堪之事,實在有辱國體。”

郭嵩燾則上書反擊:“劉錫鴻出席某次宴請時,見到一隻新式懷錶,遂乘機竊爲己有。事後被洋人發覺,怒罵中國使臣作賊,幸好臣竭力安撫,說盡好話方纔平息此事。從未曾想到此人會如此卑賤,甚悔以前被他矇蔽,貿然推薦於朝廷。”

清政府看到郭、劉相互告狀的信件,莫衷一是。卻又擔心天朝使臣彼此污衊,恐貽笑於洋人,便下令將兩人召回,由曾紀澤、李鳳苞分別繼任。

劉錫鴻銜恨回國,認爲自己倒黴是緣於郭嵩燾的同年李鴻章在幕後授意。因而列舉李鴻章可殺十大罪狀,委託同鄉御史上奏。李鴻章是何等角色,起家翰林、組建淮軍、參與勘定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此時正創辦海軍,是慈禧太后及王公大臣們跟前的紅人,豈能讓他扳倒。

所以,劉錫鴻告狀的奏摺如泥牛入海,毫無動靜。等了一段時間後,劉錫鴻心情急躁,經常酒醉罵街,幾乎將同鄉官員得罪光,沒人敢於跟他往來。最後,等來的卻是革職罷官。流落京城幾年後,劉錫鴻的衣物典當一空,身無分文,又借貸無門。於是走投無路,窮困潦倒而死。

與劉錫鴻一同被曾國藩評價的陳蘭彬,官至副都御史(中央紀委副手),爲官期間有心糾正官場中不良風氣,卻因志大才疏,拿不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只能隨大流沉浮其間。後來因事革職,告病歸鄉。

從劉錫鴻、陳蘭彬兩人的官場遭遇可見曾國藩識人之能,鑑人之確。曾氏創辦湘軍時,與幕僚談及軍中將領,說某人可爲營官,某人可當大帥;某人福分淺,當死於疆場;某人福厚,當以功名而終。幾乎盡皆應驗。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蔣益灃,十九歲時去拜見老鄉曾國藩,謊稱自己是文童,實際上連半部《論語》都沒讀完。見面後沒聊上幾句便露出馬腳,兼且容貌醜陋,言語浮躁,幕僚們相顧竊笑。蔣益灃走後,曾國藩卻正色說:“不要輕視這位後生,將來可坐湘陰縣一把交椅。”

幕僚們不以爲然,他們覺得蔣益灃既無文才,唯有走軍功這條路子方能入仕。但此人性情粗野,舉止乖張,實在不像是智勇深沉、長於韜略的大將之才。

結果,十多年後再次證明曾國藩沒有看走眼。蔣益灃跟隨左宗棠帶兵打仗,勇冠諸將,名聞天下,以湘軍哨長官至巡撫而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