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有两个热点让吃瓜群众们咂摸得津津有味。

一个是《演员请就位2》里郭敬明用一张S卡“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引发热议,和李诚儒battle的片段到处可见,就算是网红的模仿片段都能上热搜让沈腾转发,出圈。↓

另一个则是几张“上海名媛群”的聊天记录,拼下午茶、拼酒店、拼名牌包、甚至拼丝袜,引发群嘲。↓

两个热点的热度居高不下,各种维度的讨论都有,两者看似没有什么联系,实际上却有着微妙的相似点。

01

郭敬明的套路和“伪名媛”

1947年,导演桑弧写过一部电影的本子叫《假凤虚凰》,男女主一个是冒牌的白富美,一个是冒牌的归国公子,互相假装上流,结尾又互相揭穿,观众们看得是哈哈大笑,背后则是对拜金和虚妄审美的嘲讽。

1947年的电影要说的东西,放现在看,也并没有什么不同,虚荣男孩&女孩的故事常演常新,为实现阶层跨越无可指摘,但仔细想一下,这些人为什么要给自己立一个出身高贵,上流的“名媛”人设?

这个问题,N多年前郭敬明写《小时代》就给出了答案。

他以己度人,敏锐抓住小镇年轻人对“上流社会”生活的向往,把一些青年勾得神魂颠倒。

你说《小时代》里写的是真“名媛”的生活吗?“名门痞女”洪晃姐姐说了,“只有想当名媛的人才说自己是名媛”↓

不是没有人见过真.有钱人的生活,若是较真写起来,一看就知道郭小四写得不过还是皇后娘娘的烦恼,今天下地干活该用金锄头,还是银镰刀而已。

可郭敬明就是能“成功”。无它,皆因他深信这一套,应该说,没有人比他更懂“上海伪名媛”们了。

先来说说郭敬明的审美。

上一期《演员请就位》里,郭敬明把一张S卡发给了毫无演技的男团成员何昶希,更舌战群雄为我们奉献了一场“为了你我愿意与全世界为敌”的感人情节。

很多人就在讨论那是因为郭敬明喜欢何昶希的颜值,这是显而易见的。何昶希的脸虽然一扮上古装短板显而易见,却有个郭敬明很喜欢的点,他是混血儿。↓

了解郭敬明的人都知道,无论是他写书也好,还是拍电影始终如一审美标准是“欧式双眼皮,高高的鼻梁,长长的睫毛”……看看他用过的这些男艺人就知道,统统是小四心里爱的这款“洋气”↓

发现了没?基本是浓颜。也就是说在视觉上就先声夺人(尽管不耐看),可架不住郭敬明就爱这一款,他最狂热的时候,是直接在《爵迹》里让每一个人看起来都是AI,特点就是五官去东方化,一个个看起来就是混血的充气娃娃模型↓

而对于那些“伪名媛”来说,要想吸引人,首先五官和妆容就要“洋气”起来。打开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你自然会发现那些晒着各种奢侈品的“名媛”们都有上面提过的郭敬明式的审美影子。

除了审美,“伪名媛”们的“诡辩”术也和小四很类似。

针对如潮水般的嘲讽,媒体采访了一位所谓“名媛”,她说自己月入5000。群内开销也就花了生活费的五分之一,可它最终获得的其实是一张照片而已。“名媛”还说:我花自己的钱不偷不抢,拼个酒店包包怎么了?

话自然是没错,不偷不抢,只是拼了个团,然后拍个照片而已,但是看完整个新闻,也会发现,她在规避记者提的核心问题,那就是虚荣心怎么说?

这位“名媛”规避核心问题的打法,太郭敬明了。

最近几天,关于郭氏诡辩术的讨论很多,但是看下来就是一招鲜:偷换概念。

比如当年和Dr.魏之间的那场吵架。录制《最强大脑》时,郭敬明像这次一样,做了非常业余的选择,Dr.魏与他争执起来,口不择言地说自己“像跟女人吵架”一样,郭敬明立刻性别歧视甩上去了。

Dr.魏的这句“好像和女人在吵架”无疑是其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但是,那次事件中成为女性权益“代言人”的郭敬明事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他在一条微博里疾呼不要将“女孩/女人”作为侮辱性字眼,获得上万转发。可以对比的是,韩寒曾经点评自己与郭敬明的区别,用了一句“我和他男女有别”。此处不论韩寒这句话有多低级多露怯,要说的是,郭敬明当下反应是,“他偶尔会调侃一下我,我也不反对,我也不觉得那有什么,公众人物本来就有娱乐大众的责任和义务,只要不是太恶意。但我不会主动配合。”

之后在他转发韩寒露香肩小时代海报微博说“一定是我打开的方式不对”。——难道那时候郭敬明没有感受到羞辱吗?并不是。不过是恰好再一次向我们展现了郭敬明那种偷换概念的诡辩术而已。

为什么要“诡辩”?可能用下郭敬明自己的话,更能理解“名媛”们的心理,“极其敏感,内心无比矛盾”。所以,一旦被冒犯到虚荣心这个点,就会无限放大受到的伤害,说什么都要赢回来,睚眦必报。

爱拼,爱赢,是郭敬明身上的标签。

没有终点地证明自己的价值,而他的价值最表面的体现,就是钱。

郭敬明说过:“其实我做每一个行业,反正我的原则就是我一定会赚钱,我觉得这个是对我的肯定,你不能让我白来做这个事情,如果你是让我白来做这个事情,我宁愿去捐给希望小学。你今天既然愿意请我,那就证明你是认可我的价值,你认可我的能力,我的商业原则就是我要这么高的价格,我一定让你赚到更多的钱,我一定会让你的付出绝对值得,你会十倍、百倍地赚回来。”

这也是很多“上海名媛”的终点价值证明。

她们中的一些,可能是想钓个富豪,为了达成这一点,可以一身睡衣、一桌茶点、一个景点,几个“名媛”轮流上阵拍照。

别笑人家拼丝袜了,潘嫂连泳裤都曾经和其他“名媛”拼过。↓

但真正的富豪,又不会被这点伎俩坑到,现在的富二代一个赛一个精明,就算是按着《小时代》来包装自己,也难免会露了怯。

举个例子,电影《色戒》里有一幕,王佳芝伪装成一个有钱人,喝酒的时候却把口红印留在了杯子上,穷学生王佳芝装有钱的太太看着再像,也没办法躲过这个无意识,她不知道,易先生早就通过这个蛛丝马迹怀疑上了她,因为真正上流社会的“名媛”,根本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当然了,如今要了解这种社交礼仪中的细节,可以花钱去上高端“名媛”培训班,这些重要的细节,又并非拼团就能获得。

钓富豪成本太高,那就打造成网红卖货。

在精准投放这点上,早就发家致富的典型就是郭敬明。别人卖货,他卖的是“浮华梦”。

吊灯40万,地毯100万,整幢楼都是他家,在《小时代》电影最火热的时候,也是郭敬明的黄金时期。

通过《小时代》系列电影,郭敬明赚得钵满盆满,也是这部电影完全折射出他是如何披荆斩棘,在上海这个他在早期作品里提到无数次的梦之城里奋斗成为一个“上海名媛”。

此前媒体曝光过郭敬明在上海的豪宅。

而他的作品之所以能成为一些小镇青年的“青春记忆”,无外乎就是精准投放。

《小时代》里描述的有钱人的生活,靠的是不断出现的熟悉名牌/名称在撑场子,但是想一想,若是他写的有钱人生活超出那些精准受众的想象力,就造成了隔阂,有了隔阂,赚钱就没那么容易了。

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的“名媛”装的都是能让人一看就是“有钱人”的那一种。因为许多人下意识觉得有钱人更容易受到尊重,而能让人看得出是“有钱人”才算是“成功”,也更容易收割一茬茬的“韭菜”。

所以小红书、抖音、快手,会有那么多的网红今天喜提劳斯莱斯,明天大裤衩、水立方、上海外滩三件套。

潘嫂这张窗外大裤衩的酒店brunch照,一件睡袍,姐妹情深轮流穿是典型操作。

这种给粉丝洗脑,“我是有钱人,你要跟着我也能过上这样的生活”的套路,不过是郭敬明的复刻版——热衷展示有钱人生活,想摆脱小镇青年出身,就不遗余力全方位展现自己对各种名牌的了解,而粉丝被他刻意营造的那种充斥着金钱和名牌的生活吸引,以为只要跟随,就能复制。

若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小四影响的青年当年要靠着他看“上流”的生活,而互联网时代,都市生活的模板到处可见。

所以“名媛”们目标清晰、战术明确。她们深知晒名牌的最终成果,不过都是转化为朋友圈的一张张照片,接着就是为了割韭菜。

当掌握了受众,知晓了奢侈品就是用来装X的本质,既然都是装,那就用更少的钱去装更多的X,这样的金融杠杆原理运用娴熟,也说明了容易复制的郭敬明的审美和“上海名媛”的套路没有本质区别。

02

当“名媛”想要被人记住

就像郭敬明在《小时代》系列里不断提到的那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你会忘记这个时代,但你,会永远记住我们。”

当人在物质层面得到了满足,就需要追求成就感。

想要大家知道她存在的“天王嫂”如是,郭敬明也如是。

“名媛群”的存在引发大众群嘲,很多人认为荒谬又魔幻,但是这样虚假的套路,却真实存在。

而郭敬明毫不掩饰对男色的偏好,在一档以演技竞技为主题的综艺节目里挑战规则,魔幻吗?也很魔幻,但它也是真实发生了。

按照郭敬明怼李诚儒的那句“存在即合理”,那么需要发问的就是,谁让郭敬明式评审有存在的合理性?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两季节目下来,无论是面对问题表演时不知所云的泛泛而谈,还是他不惜在两季节目里大战其他评委,无一不在揭露郭敬明作为导演的捉襟见肘。

郭敬明越是在节目里想要强调他的导演身份,可越显示出他的格格不入。

谁会期待郭敬明是以导演的身份提出有意义的发言吗?

不知道你们会不会期待,反正小姐姐很确定,节目组应该更希望用他那挥之不去的强烈个人标签,和他作为演技竞技节目评委的身份产生极大冲突。

毕竟,看看郭敬明在节目里的各种诡辩出圈程度就知道,节目组掌握了当下综艺的「财富密码」——撕。

(郭敬明作为导演交出的成绩单)

因而,当郭敬明公然玩弄规则,一张“爱的S卡”发给了小鲜肉,一嘴散装英语“S” for surprise, seed, special”, special还没拼写对的时候,拳头硬了吗?想去微博骂他吗?

那就对了,正中节目的下怀。

陈凯歌在节目里婉转表示:“希望你拓宽你对你审美的趣味和爱好的尺度和范围。”,其实一针见血。

他无非就是把审美置于演技之前。李诚儒谈演技,他就说是“李老师不喜欢”,再上升到道德批判的高度,再来一句“遵从自己的内心”,把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变成了充要条件,郭氏诡辩术的老套路。

李诚儒觉得郭敬明不尊重自己、不尊重赛制、不尊重后面的演员的时候,郭敬明反唇相讥:“节目既然给了我权利,那我发给谁是我的自由。”

恐怖的也在于此。节目组掌握“财富密码”,郭敬明自己也清楚节目组或者说平台要他上节目,需要什么效果。

在他还是小四的时候,他掌握了让小镇青年向往“上流”社会的财富密码,现在他也掌握到了作为节目流量操纵者的财富密码。

郭敬明有个采访里说:“我怕终有一天我不再优秀,人们对我选择放弃或者遗忘。因为非常的紧张,每一步走得很小心。”

小姐姐觉得他想多了。除了节目组把他当成KPI达标“密码”外,还有市场在给他底气,还有像《悲伤逆流成河》都能变成所谓经典段落拿来让演员考核给他底气。

李诚儒在第一季节目里表达过对《悲伤逆流成河》的看法。

一个原本就在法律层面就声名狼藉的人,至今还能忝居导师之位,你很难说仅仅是一档节目的问题。

无论是“假名媛”,亦或是郭敬明,审美不再被塑造,“财富密码”的套路复制粘贴规模化出现。

赢者通吃的逻辑在现实里被推崇,被向往。

相关文章